【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3-01-04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22日P.1 |
民族复兴 曙光已现——上海青年学者研讨“十八大与未来中国” |
作者:《社会科学报》记者 小丹
阅读次数:6859
|
2012年11月17日,上海东方青年学社与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共同举办了“十八大与未来中国”理论研讨会,近30位青年学者齐聚一堂,思想激荡,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对未来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琪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十八大指明了未来中国发展的根本走向和美好前景,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继续奋斗。”深入学习研究宣传十八大精神,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青年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崇高学术追求。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东方青年学社秘书长刘世军主持研讨会。该研讨会也是上海市社联学会学术活动月的一项活动。
把脉未来中国经济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权衡教授认为,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解决低端制造业问题,增强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新“四化”的建设离不开市场这一资源配置方式,也体现了开放经济的必然要求,归根结底是离不开市场化和全球化。上海财经大学张学良副研究员指出,十八大报告中“创新”被提到了57次,说明中央非常重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过去中国经济主要着眼于要素驱动、效率驱动,而现在中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抢占创新科技制高点,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罗长远副教授主张未来中国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借鉴德国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内国际贸易,减少贸易摩擦,协调好中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冲突,建立贸易缓冲区,发展区域自由贸易,如此中国的未来贸易仍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问路未来中国政治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是十八大强调的重点建设任务之一。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方松华教授指出,十八大文件做到了回归真理、回归生活、回归人民。有力地回应了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和挑战,提出了创新型国家的发展主题,空前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当前中国社会政治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失去平衡,学界必须加快对中国模式问题的研究工作。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育长曾峻教授提出,十八大特别突出强调了中国特色的政治道路,更加注重党的领导、更加注重人民、更加注重依法治国,指出了民主、法制、服务、监督、和谐五大命题,提出了现代法治思维和行政服务建设。《社会科学报》副总编段钢认为,报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及直面危机和忧患的自觉意识,说明共产党是有承诺的、有担当的政党。青年学者应该加强问题意识、关怀意识、责任意识,在民主法治建设道路上求真务实,实现理论自觉。《文汇报》理论部主任季桂保指出,十八大明确了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移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应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常务副主编曹泳鑫教授认为,十八大的精神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未来中国应加强廉洁执政建设,有效治理国家,依法治国,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万勇副教授表示,从十八大报告中看到中央树立法治权威以及深化规范意识、程序意识的决心,报告指出必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明确强调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投身未来中国文化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国人精神家园,发挥文化引领风尚,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挥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十八大为未来中国文化建设指明的一个重要方向。上海大学曾军教授用007新片、江南style和莫言获得诺贝尔奖3个例子讲述了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性,未来中国需要建设文化强国,建构本土文化,用世界能够接受的话语体系推广本土文明,从而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贇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具有中国特色,但也认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共同价值,中国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国家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宣传。
直面未来中国社会
社会和谐稳定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罗峰教授提出,未来中国发展取决于未来中国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社会阶层抗争事件高频发生显示社会燃点极低,政府公信力有待加强,各种社会断裂影响着社会团结,中国必须建构更加具体合理的制度,统筹协调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华东师范大学瞿骏副教授讲到社会撕裂促使中国更加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必须重新构建财富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桂勇教授指出,未来中国应树立政府公信力,明确党在未来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国家和公民、中央和地方三大关系,研究三者的权力边界问题,对这三对矛盾进行重组,使社会整体发挥最大潜能。
建设未来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当下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必须始终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建设,构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社会科学》总编胡键指出,生态文明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将会为人民创造更好生产生活环境,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上海市法学会生命法研究会秘书长、上海政法学院杨彤丹老师认为,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梦想,是继“真”、“善”之后对“美”的一种追求,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生态文明是一种将人纳入其中的全方位考量,是一种最大程度张扬人的生命力量、展示人的健康面貌的政治构想。
荐稿人:xscclf 2013-01-04 执行编辑:xscclf 2013-01-04 责任编辑:xwf 2013-01-07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