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6-12-15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6年12月15日第11版 |
当你老了 |
作者: * 流沙
阅读次数:11713
|
时至今日,年龄问题已越来越复杂化了,除了生理年龄是不可抗拒之外,心理年龄十分重要,加之现代美容、医药保健技术进步,生理年龄特征越来越模糊了。
美国有个社会调查机构搞了一项“成熟的美国人”的专题调查,以期掌握老龄人的生理和心理现象。结果发现有72%的60岁至64岁的人认为自己是年轻人和中年人,他们不承认自己已步入老年。有一句广告词:“三十岁的人,六十岁的心脏;六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脏。”这话可以用来形容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之反差。
但这家社会调查机构发现,“不老的老人”有两种情况。第一种“觉得自己年轻”的老人,因为根本没有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储备,老龄就来了,于是他们不接受、不承认自己已是老年人;第二种“觉得自己年轻”的老人,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精神状态方面都已准备好了,身体还是心态都是年轻的,是真正的高龄“年轻人”,他们的心理年龄真的可以减去三十岁。
心理年龄真正的年轻化对一个人十分重要。香港歌星谭咏麟在年轻时说过“我永远25岁”。三十多年过去了,舞台上的谭咏麟仍然激情不减,前几年他在杭州媒体前出现时,着一身米黄色的休闲装,染着黄色的头发,远远看去就是一位充满生活热情的街头“酷哥”。他的形象和歌声,真的让人觉得他没有老。
一个人的气质、形象是由心理年龄决定的,假如“心理”苍老黯淡,人也就像秋后枯草一样萎靡了。
电影演员秦怡说:“人的年龄增大是无法回避的,但人的精神状态不能因为年龄而松懈下来,体形不注意保养,穿着拖沓起来,不仅会给人苍老的印象,自我感觉也苍老。我就不是这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尽量保持开朗、乐观。五十岁时,我就设法保持二三十岁的精神面貌,六十岁时我又努力让自己活得像三四十岁的人那样。”我们从屏幕上看到的秦怡,根本不像九十多岁的人。
中国有句俗话:“人老心不老。”还有个描述叫“老来俏”。但心理年龄年轻,并非呼之即来。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衰老过程也是如此。人这一辈子最怕在各个人生阶段没有规划。中国人向来崇尚“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的说法,它更多指向对各年龄状态的描述,没有触及更庞杂的养老事业。
养老并非简单事,涉及财力、健康、精神心态以及子女亲情等方面,是一项需要超前于老龄阶段安排的事业,以提高自己老龄期的生活质量。善于过“老了”以后日子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和智者,这样的“不服老”,也才不会“外强中干”。
中国著名药理、毒理学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的“养老经”很值得借鉴。他说,养老,根本还是自己养自己。但人难有自知之明,常见的现象是当龄时不抓紧工作,总觉得来日方长,结果蹉跎岁月,过龄后却恋栈不去,空憾壮志未酬。养老应该有超前意识,提前做好年龄段转换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只有及早明白自然规律,才能在晚年活得自由自在。
可见,“心态年轻”并非随便一说,是需要在未老时就进行调适和安排的,不能到晚境到来始茫然。尽早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养老方式,准备好条件,磨合好关系,晚年生活才会更和谐美满。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16年12月15日第11版) 荐稿人:lry 2016-12-15 执行编辑:lry 2016-12-15 责任编辑:zjy 2016-12-15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