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0-05-29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20年5月29日第15版

上海解放第一天:剧没停,戏照演
作者:马长林  阅读次数:5294

1949年12月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断桥》,梅兰芳饰白蛇(中)、梅葆玖饰青蛇(左)、俞振飞饰许仙

1949年12月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断桥》,梅兰芳饰白蛇(中)、梅葆玖饰青蛇(左)、俞振飞饰许仙

 

  战争的硝烟刚刚消去,上海解放的第一天,戏院里京剧照样演出。爱好京剧的观众,依然能够欣赏名角的表演。实际上,在这背后,有着动人心弦的故事。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翌日,《解放日报》创刊号即由报童送上街头。细心的读者发现,在第4版解放副刊的左下角,赫然刊登着几大京剧舞台的广告。其中,共舞台由唐韵笙和曹艺斌双挂头牌主演《逍遥津》;中国大戏院,由李玉茹、俞振飞双挂头牌主演全本《大英节烈》;天蟾舞台,由纪玉良、李万春、李仲林并挂头牌主演《十八罗汉收大鹏》。这些都是老百姓喜欢的京剧经典剧目,演员也多是在上海享有盛名。在战争的硝烟刚刚消去的上海解放后的第一天,戏院里京剧照样演出,爱好京剧的观众依然能够欣赏名角的表演。一些人不免惊奇。实际上,在这背后,有着动人心弦的故事。

  去与留

  1948年年底,中共上海地下市委文委考虑到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打算建立一个党的外围组织——剧影协会。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由熊佛西、陈白尘、黄佐临、刘厚生、吕复、吴琛等六人组成核心小组,具体领导影剧界迎接上海解放的工作。剧影协会的主要工作,包括广泛联系戏剧工作者,宣传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和党的政策,做戏剧界上层人士的工作,印刷和散发宣传品,对戏剧电影各相关单位、团体进行调查了解,开展护厂护校运动,组织迎接解放的演出等。
  1949年三四月间,淮海战役胜利后,解放军渡江南下已势在必行。面对形势的变化,不少知名京剧演员都遇到了去还是留的问题。
  中共上海地下文委通过联络人吴小佩向剧影协会核心小组传达指示,要他们派人去同梅兰芳、周信芳两位先生正面接触,坦率谈心,做好工作。剧影协会六人核心小组经过商量,决定由戏剧教育家、当时担任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长的熊佛西担当此任。熊佛西很快去见了梅兰芳和周信芳,表示自己受有关方面委托而来,转达了党组织对他们的深切关怀。熊佛西后来向核心小组报告说:两位大师都请他郑重地向党组织转达:“请党放心”,决不离开上海,愿为新中国服务。
  旦角演员李玉茹毕业于北平中国戏曲学校,在校期间已经是学校出名的“四块玉”之一(其他三块玉分别是侯玉兰、白玉薇和李玉芝),多年来为马连良、周信芳等名家“挎刀”,在上海京剧界甚有名声,并定居下来。此时,也有人劝她去台湾,幸好她当时的挚友曹禺特地来到李玉茹愚园路寓所看望她,告诉她不要听信外边的谣言。
  李玉茹听了曹禺的话,坚定地留了下来,并坚持演出。后来她在回忆中把自己当时决定不走的情况说得很直白:“不断有人来催我去香港或者台湾,甚至有一个朋友寄来了飞机票,并且安排了人来为我收拾行李。我没有走,一是那么多底包(戏班里的底层演员)指望着我跟他们一起唱戏挣饭吃,二是我的妈妈和女儿都在北京,当时通讯中断,我怎么可能扔下她们自己离开……”就这样,李玉茹每天走过堆着沙袋、筑着工事的马路到中国大戏院演出,一直演出,迎来了上海解放。
  李万春和他的兄弟也碰到同样的问题。1949年,李万春兄弟等人组成的永春社在天蟾大舞台举办了一场大合作,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不仅角儿多、阵容齐,而且戏码过硬,先后演出《翠屏山》《铁笼山》《三岔口》三出戏。这时,台湾来人邀请永春社去演出。去还是不去?李万春和他的兄弟李桐春商量,感到:台湾看戏的人一定多,但是毕竟闽南与其他地方,尤其是北方的语言有很大的隔阂,能否听得懂京剧?演出时间短还可以,但演出时间长了,还能不能保证上座,这些都很难预料。去台湾路那么远,去的人多了,万一“崴”在那儿可怎么办?再则大伙儿都拉家带口,很多人的家眷都在北京。家里妻儿老小,依靠何人?这些都是实际问题。最终商量的结果是李万春、李庆春带一部分人留了下来。
  也有去了香港而返回上海的,当时在上海京剧舞台上有“坤伶皇后”之称的童芷苓的经历十分典型。
  当时,童芷苓的挚友夏济安教授赴台湾之前特来辞行。夏教授一直是童府嘉宾,这次来访,两人交谈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去与留的利弊。童芷苓想起梅兰芳先生曾说过“我是哪儿都不会去的”,周信芳先生也表过态:“我绝对不走。”荀慧生、尚小云、盖叫天等顶尖名家全选择“留”而不选“走”。在童芷苓心目中,他们的阅历和见识都高过自己,留必然有留的道理。
  一天,童芷苓的一位军界戏迷突然打来电话,告诉她军舰就停泊在黄浦江边,催促她赶紧收拾一起前往台湾,并照顾她连家具都能一起运走。对这突然的邀请,她没有贸然答应。不久,她演出的皇后戏院前台经理李小毛让她去香港,说那里有人邀请她与大影星胡蝶合作拍片。童芷苓除了唱戏,对拍电影十分热衷,1947年经石挥推荐客串了《夜店》,饰演夜店老板娘赛观音,十分过瘾,而且所演的角色得到好评。于是,她就去了香港。然而,到了香港一等好几天,没见到李小毛的踪影,胡蝶也根本没有露面。最后,她还是决定回到曾经让她唱红的上海。1949年5月24日,她只身飞返上海,三天后,上海全城解放。不久,中国大戏院向她发出了演出邀请。

  融入与发展

  1948年中共地下党组织文委成立剧影协会,决定做戏剧界上层人物的工作,联系广大的戏剧工作者,其宗旨就是对京剧这一“国粹”加以保护,以便在上海解放后,人民群众依然能够享受京剧带来的快乐。除了对著名京剧表演家梅兰芳、周信芳等做工作外,相关的政策和行动也纷纷出台。在1949年5月28日《解放日报》创刊号上刊登京剧演出广告前,5月25日,随着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进入上海市区,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所属的华东平剧团也随军入城。26日,剧影协会组织人民宣传队在电台进行庆祝上海解放广播,并陆续到街头和工厂演出;由京剧界组织的人民宣传队为庆祝解放特别创排了五个节目,到申新五厂、国棉一厂等处演出。其中有一个节目是《升官图》,由江南名丑刘斌昆主演。这说明,经过剧影协会的工作,一些著名京剧演员已被吸收和动员到迎接解放的队伍中来。
  5月28日,上海解放后的第一天,遵照周恩来的指示,上海市文教接管委员会副主任、文艺处处长夏衍与军管会文教接管委员会委员、文艺处副处长于伶,对梅兰芳、周信芳等一一登门拜访。31日,上海市市长陈毅在夏衍陪同下看望梅兰芳。一个星期后,6月5日上海文化界举行上海解放后第一次盛大座谈会,梅兰芳、周信芳等出席。
  上海解放了,不仅京剧演员得到尊重,京剧演出照样盛行,而且受众面更广了。1950年,上海解放一周年,在筹备庆祝会时,有不少解放军官兵说:“看梅兰芳是祖辈就有的心愿,但那时没有条件看。”文化局领导将官兵的这一心愿告诉了梅兰芳。梅兰芳说:“我应该唱一出,给为解放上海而努力的战斗同胞们听听。”但是,26日当天晚上,梅兰芳在中国大戏院有戏,戏票在两个月以前就订完了。当时有人提出是否放在5月26日白天演,但是解放军战士们都住在江湾,徒步到市区,太早又不行。梅兰芳说:“我可以在中国大戏院唱完,下了台不必卸妆,坐了车子到大礼堂接着再唱。”就这样,5月26日晚上,梅兰芳在中国大戏院演完戏后,戴着满头的珠翠,同全身披挂戏装的“霸王”从戏院后门出来,坐进汽车,前往江湾。这一场景,第二天成为庆祝上海解放一周年的特别新闻被传颂。
  那些在上海解放前留下来演出的京剧演员,新中国成立后都成为京剧界的栋梁。
  1949年5月28日那天在中国大戏院演出的李玉茹,后来成为国家剧团的台柱。同李玉茹合演《贵妃醉酒》的俞振飞,则成为著名的昆曲大师。在共舞台主演《逍遥津》的关东伶王唐韵笙,在1950年3月,响应政府号召,会同梅兰芳、周信芳等为发生水灾的苏、皖、鲁等地受灾同胞举行义演,在天蟾舞台巨星荟萃的演出,轰动了上海,也成为中国京剧史上一段佳话。而在天蟾舞台挂头牌主演《十八罗汉收大鹏》的纪玉良,20世纪60年代初,在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扮演少剑波。与纪玉良搭档的李仲林,饰演杨子荣。作为京剧《智取威虎山》的第一代演员,他俩的出色表演,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观众的印象中。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20年5月29日第15版)

 

 

 

荐稿人:ffy 2020-05-29  执行编辑:ffy 2020-05-29  责任编辑:tmy 2020-05-29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

0
 

上一篇校园“一楼一事”细述红色基因
下一篇致敬隐蔽战线无名英雄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