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5-05-20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5年5月20日第2版

做人与治学之道在于修身修心
作者:彭薇 居嘉  阅读次数:13561

松江文化世家三代人传承庄敬日强家训

 

  最近,松江区图书馆资深馆员王正来到位于松江区中山西路永丰小学旁的一处老宅前,抬首仰望,肃立感怀。老宅的仪门上方,砖刻的四个大字“庄敬日强”,历经风雨,依然清晰可见、苍劲有力。

  这是上世纪30年代由王正父亲提议、祖父题写的家训。王正家族在松江区是颇有名气的“文化世家”,家族里的家风家训,一直传递着做人与治学之道。

  王正的祖父王绍文是松江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书法家,被列入松江县志和上海市普教名人录。在王正的眼中,爷爷是位有魄力、有见识、肯担当的人。抗美援朝时,王绍文毅然支持几个孩子踊跃参军。老人家一生辛勤工作,生活节俭。病重时,无所遗赠子女,只将笔砚及平生所书作品在床前一一分发。

  “爷爷常对学生和子孙说,‘年轻人不应与人比生活,要比志气,需为人正直,读好书,将来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好工作。’”在王正看来,“敬老爱幼,待人以礼,做事尽忠,交往以德”,这正是爷爷为人的准则,也深深影响了后辈。

  王正父亲王尚德,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外文系,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书法造诣很高。王正母亲沈元吉也是松江书法、诗词、绘画界名人。受父母影响,王正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已过知天命年纪的他,数十年从事的也是文史研究和文物鉴定工作。

  “父亲一直对我说,不管是学书法还是研究文化,要注意道德修养,戒骄戒躁。”王正说,父亲很少参加书法比赛,他认为这让书法创作失去从容优雅,而变得急躁,“父亲经常引用老子的一句话,‘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祖父和父母对我影响很大,其中最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做人。”王正说,父亲为他起名为正,就是希望他为人正直。小时候,王正在家时经常看到,很多熟人、甚至陌生人,不时拿着临摹书帖登门请教父亲。“对于上门求教的人,父亲特别热心,有时还在吃饭,便立刻放下手中碗筷。”王正说,父亲一生收徒颇多,但从不收一分学费,如今他的很多弟子仍活跃于书画界。

  正是在父亲的建议下,王正将文史研究和文物鉴定结合起来“做学问”。“父亲治学严谨,常教导我做学问要沉得住气。”在王正印象中,一次,有一名父亲的学生拿着《首日临书》帖上门请教,一张48字的帖上,父亲留下了50多处的圈划和示例,这名学生后来成了松江区的文化名人。从事文化研究工作几十年,王正习惯静静地呆在图书馆,研究书法时,不仅体会它的韵味,更深入挖掘其历史渊源和脉络。他最近正在和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编纂 《千年上海书法史》古代卷,要做大量的查询、考证、研究工作,这正是他的乐趣所在。

  从小受家风教育和影响,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学,王正都一直修身修心。“父亲名气大了,常有商家出价邀请他题字,但除了亲朋好友的请求,父亲都会婉言谢绝。”王正说,王家几代人都流淌着书法文脉,也一直在践行“做学问,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事事计较、处处争抢,人是不会快乐的。”王正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父亲教育和艺术熏陶,从小培养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比较善于自我调适,人也需要排除外来干扰,这样才能有精力专注于事业。” 

 

 

 荐稿人:lry   2015-05-20    执行编辑:lry  2015-05-20   责任编辑:zjy    2015-05-20

0
 

上一篇苦难后的情谊,来之不易
下一篇白求恩:战士与诗人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