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6-06-29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6年6月29日第5版 |
红色特工秘史尘封69年 |
作者:解放日报记者 钟 菡
阅读次数:6111
|
江苏路389弄21号: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7月1日开放
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新展已基本完成布展。拼版照片为旧址外观今昔对照
《潜伏》《风声》的故事有没有原型?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地下党如何活动、工作?在上海江苏路389弄21号藏着一处秘密的三层洋房,想要进到里面,需从上海市水务局的门房进入,绕道院角,才能找到入口。这座“潜藏”着的房子是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当时,地下党员的领导就在这里秘密开会、传递情报,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修缮和重新布展,这一旧址将于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昨天,记者走进这幢楼房,聆听尘封了69年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老百姓在这里感觉不到炮火,那时地下党付出了不知多少艰辛……”记者刚到门口,就听到了从屋里传出的解说声。原来,江苏路街道听说这里已经基本修缮完毕,率先组织干部群众来这里开展党建活动。这天,担任讲解的志愿者林青是位退休语文老师,一个星期前刚接到讲解任务。让林青感到意外的是,在陈列的资料中发现了自己父亲林俊卿的名字。 原来,当年,王辛南和党外人士林俊卿医生出面开办中华医药化验所,原本是新四军的地下药厂,以此对外营业作为掩护。方行、王辛南夫妇曾居住在此处,上海局电台的译电工作也在这里进行。生于1944年的林青还记得,父亲从不让他来这栋房子玩(上海局机关旧址)。直到1986年的一天,林青接到一个电话,对方问,“你是林先生的儿子吗?我是你大姑妈的老同学,有空到我这儿来,我跟你讲些事情……”电话那头正是王辛南,她也是林俊卿妹妹的同学,林青这才知道父亲与这里的联系。至于王辛南当年是如何说服林俊卿帮助地下党工作的?林俊卿冒着风险为地下党做了哪些事情?林青还是一无所知,他说:“我父亲从来不说,连我妈妈都不知道。” 这座旧址原本只在每年博物馆日才开放三天,接着就闭门谢客。“房子太老了,地板全都坏了。”林青说。1992年,上海局机关旧址列入市级文保单位被单独保护起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址的周围盖起高楼大厦,这栋房子就这样“睡”在这里。等到着手进行修缮和开放工作时,才发现要把它“唤醒”并不容易。 杨芳回忆到,当时因为太长时间没人管理运营,开放时困难重重。“听说这是上海局机关旧址,大家都非常配合;再加上林老师的志愿讲解,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杨芳表示,上海局机关旧址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展出还新添了“策反工作”板块。上海局于1948年11月成立策反工作委员会,以张执一为书记,委员包括王锡珍(即陈约珥)、李正文、田云樵等人,为了便于工作,很多人“打入敌人内部”,著名的“重庆号”起义就是他们的杰作。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使李白家喻户晓,而秦鸿钧做着与李白同样的工作。当年,上海局的电台设在打浦桥新新街新新南里315号的阁楼上(今瑞金路409弄),报务员为秦鸿钧。秦鸿钧曾去苏联学习电报,1937年回国在上海建立秘密电台,负责与中共中央华东局通报。林青介绍,当时一些容易被暴露的地下党员会被送到延安根据地培训,但秦鸿钧还掌握着重要情报“密码”,一直难以离开。因为叛徒出卖,秦鸿钧在1949年3月1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受尽酷刑,始终没有泄露党的秘密。 “那么大的城市,能够在没有一天停电、停水的情况下,安全运行到新政权下的非常少,这就是当时地下党员的功绩。”林青清楚地背出书里的这句话,他对此感慨良多。上海局机关旧址为何一直不为人知晓?林青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这里牵涉到太多的“秘密”,许多资料尚有待搜集和核实。另一方面,过去宣传以正面部队为主,对隐秘战线的关注还不够。“因为保密工作,许多人在牺牲时连名字都不知道。他们都是幕后的英雄。”
荐稿人:ffy 2016-06-29 执行编辑:lry 2016-06-29 责任编辑:xwf 2016-06-29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