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0-07-14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0年7月14日第5版

“大学精神”如何回归?
作者:熊丙奇  阅读次数:14492

       今天中国的大学,无论在教育价值观方面,还是在学术操守方面,都有不少突破底线的乱象,教育尊严和学术尊严被忽视。如何使“大学精神”回归,堪称眼下的当务之急。真正的出路,是让大学回归教育本位与学术本位

   

    “大学精神”的迷失与虚脱

      “一个世界一流强国,不可能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该是全世界优秀青年的聚集地;凡是在这里学习的人,都会把这里当做他一辈子的精神家园。”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了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目标之间的两大差距:一是在“大学精神”上,包括教授、学生的精神素养不够;二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说到底还是办学自主权不够。他认为,现在“大学精神”迷失,甚至出现了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不少大学过分地赶时髦,成了“服务站”。他说,大学应率先回归到大学本身的高尚上去,尤其是“大学精神”应当回归。

       对于杨校长提出的“大学精神”回归,我是十分赞成的。今天中国的大学,无论在教育价值观方面,还是在学术操守方面,都有不少突破底线的乱象,教育尊严和学术尊严被忽视。如何使“大学精神”回归,堪称眼下的当务之急。

       对于“大学精神”的回归,教育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看法。其一,认为要依靠大学教授们的自觉。具体的做法,是制订若干师德建设规章,发布若干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文件,要求教授们学习规章、文件,提高自律意识、增强抵御能力。近年来有不少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轰轰烈烈,营造出一片强调师德师风与学术风气的盛景,但与表面的热闹相反,能够说出一套套大道理的不少教授,在实际教学与学术研究中,仍然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受到社会各方越来越多的嘲讽;近年接连曝出的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事件,严重影响着大学的公信力。

   

    只是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

      其二,认为要寄希望于社会风气的转变。其基本逻辑是:大学的风气是受社会风气影响的,毕竟大学不是“世外桃源”;典型的说法是,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和浮躁之风对教学、科研人员的影响不容忽视,大家要保持高度警觉。几乎每个单位在对员工进行作风教育时,都说类似的话。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不正之风是“社会上”的,我们只是受影响。然而,社会的不正之风是怎样形成的?谁不在“社会上”而在“社会外”呢?事实上,必须看到,个别知名学者包括个别院士身上的不正之风、浮躁之风,对当下社会不正之风、浮躁之风起了助长作用,而有失社会示范和表率作用。近年来发生在个别院士身上的学术不端事件,其处理普遍令公众失望;出现在院士增选中的公关、运作传闻,让不少青年学者对学术尊严的信心下降;而少数院士的“学霸”作风,影响着基本的学术秩序——这些是社会的不正之风,还是教育界和学术界本身的不正之风呢?

       其三,认为要实现“大学精神”的回归,必须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大学中出现的急功近利办学思维、教授争名夺利、把大学变为“就业服务站”的倾向,源于我国大学的行政管理模式,行政权与教育权、学术权不分,教育与学术受行政的严重影响。

      近年来,一提到高校改革,大学校长们就会要求扩大办学自主权。这确实是改革的重要方面,但自主办学仅仅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特征,要确保每所大学用好办学自主权,必须推进学术自治。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下,大学校长不应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简单任命,而需经校长遴选委员会遴选,再提请任命;学校内部的行政权与学术权应当分离,校长只拥有行政权,而不再拥有学术权;大学的教育事务与学术事务实行教育本位管理与学术本位管理。但遗憾的是,这些改革大学校长们很少主动提及,有的甚至明确表示反对,比如,对于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的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就有多所大学校长认为这将贬低教育的地位,影响大学的发展。说白了,就是不愿意放弃级别。行政级别都不愿意放弃,“大学精神”能回归多少?

   

     先应回归教育本位与学术本位

       在笔者看来,“大学精神”回归,要求教授们自觉增强学术自律,不一定靠得住;寄希望于社会风气转变而实现大学风气转变,是大学在推卸责任——大学应该是社会的灯塔,应该引领社会风气而不是反受社会风气影响,否则大学存在的意义何在?而真正的出路,是让大学回归教育本位与学术本位。

       6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启动新一轮为期10年的改革。这一《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这些教育改革的措施都针对着当前存在的教育问题。眼下的关键是,怎样排除既得利益者的阻力,落实并推进这些改革。当现代大学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大学回归到教育本位和学术本位,“大学精神”也就有望顺势回归。

      熊丙奇(作者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推荐人:lry   2010-07-14    执行编辑:zjy  2010.7.15      责任编辑:tmy  2010.7.15

0
 

上一篇一流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下一篇人文教育与大学灵魂——杜维明教授在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坛的演讲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