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5-01-30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5年1月30日第11版 |
没有创业精神,高校创业教育也寸步难行 |
作者:朱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阅读次数:7436
|
■朱健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向轻资产转型已成为现实,这也成为全球创业的助推剂。国家的高度重视,更催促着高校“从摸着石头过河”进入创业教育探索和改革的深水区。当前对于高校来说,没有退路,没有选择,必须具有忧患和使命意识,必须加快创业教育推进的步伐。
如何衡量大学生创业的定位和作用?有些地方政府和领导认为,重视大学生创业,主要是以创业带动就业,着眼点是缓解就业压力;有些领导和专家提出,创新创业主要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转型,激发社会活力,归宿是促进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这两方面的理念都可取,不能简单采取“非黑即白”、“非A即B”的做法。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中国大学生创业主要有三种形态:第一是科技型创业。这类创业改变业态,改变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如互联网金融、生物医药等;第二是技能型创业。这类创业基于个体和团队的专业技能,通常服务于一个区域或群体,如开办宠物医院,创办小型设计公司等;第三是生存型创业。这类创业在于个体有吃苦耐劳精神,技术含量和门槛低,如快递,小餐饮企业等。
大学生创业总体释放了新的人才红利,促进了就业倍增,在全社会示范效应显著。不同类型的高校,首先得合理定位和选择本校毕业生创业的层级和形态,否则也会遭遇到创业教育的一些现实困惑。 就目前来说,从创业者视角在大部分地区看到的成长生态体系还不健全,全社会“推崇创新、尊重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还不浓厚。
创业基金整体种类偏少,申请较为困难。大部分创业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都抱着“有罪推定”的思维,反复论证,程序复杂,周期冗长,有些案例持续数月甚至一年以上。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感慨,“在社会上,创业是褒义词,但大学生创业却被认为是个贬义词”。
孵化场所总量少,散而远。不少创业园区坐落在城郊结合部,无法满足大学生初创期间兼顾商务交往、交通便利等多样化需求。一些创业者抱怨,曾入驻的孵化基地过分注重业绩考核,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缺乏耐心,两三年看不到现实回报就会想方设法“扫地出门”。
在政策衔接和落地方面,当前的政策散在各部门文件中,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强。一些地方以文件落实文件,创业者 “看得见,够不着”。例如,某地规定大学生创业必须领取人社部门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带着失业的帽子搞创业,才能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极大挫伤了创业者的自尊。
高校创业教育首先应敏锐地把握趋势和机遇,转变一些观念和理念。现在看待和讨论大学生创业,和十年前、五年前提及大学生创业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年80、90后大学生创业,特别是科技型、引领型创业,爆发力非常强;技术、产品、资本和人才的快速组合和整合,使得创业迈上同一个台阶的周期大为缩短。例如中国最大的餐饮O2O平台之一“饿了么”,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创业六年不到,公司员工超过2000人,新近完成新一轮3.5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作为创业教育的铺垫和延伸,高校应逐步引导在校大学生更多到创业型企业进行实习和见习。以往的同学更多趋向于到成熟的大企业进行实习,诚然能学习到规范的经验等等;然而到创业型企业见习和历练,却更能激发年轻人的激情和勇气,并训练自己的不确定性思维。
体制和组织模式的突破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前提。高校创业教育在组织模式上有几种架构,但每种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仅设立领导小组,没有实质性组织机构。创业教育难以落地,可能会陷入运动型、波浪式的怪圈;新建独立创新创业学院。但这个独立学院往往难以理顺和其他学院关系,其他学院参与积极性不高。独立招生更有可能会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尴尬局面;依附学校现有商学院建设。可能无法承载创业教育的全部内涵和使命,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式,左看右看还是有培养职业经理人、而不是创业者、企业家的影子;新设职能部处或依托学工、就业部门建设,则难以整合教学口、商学院、大学科技园等部门现有资源。无论是哪种模式、框架,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创业教育工作者在创业教育开展和推进中要敢于面对波折,应对可能的挫折,勇于承受一定的风险。“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创新在基层,创业又是个典型的后评估范式的领域,就像阿里巴巴和淘宝成功以后,我们才了解和接受平台思维,才广为熟悉马云的话语“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创业教育涵盖了教育教学、实践孵化、创业研究等。过去多年大部分高校都锁定了两个目标,“面上覆盖”和“点上突破”。面上覆盖,是指通过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意、创造的精神和理念,开设创业教育通识课,持续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使全校同学得到创新创业氛围的熏陶、感染和洗礼,收获终生受用的创新精神、创造理念和创业意识;点上突破是指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创业课程,创投导师、创业导师团的指导和辅导,创业苗圃预孵化和资金支持,培养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同学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种子选手”,成为未来企业家。高校创业教育更为重要的探索价值,则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启迪式、探究式、分享式、模拟式和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生动力,以创业目标为指引,启迪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使知识和实践一贯化。这也是创业教育未来为高等教育整体改革需要做出的引领和示范。
李克强总理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高校创业教育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首要的是点燃自己的激情,高校之间则要相互借鉴,相互启迪。“引导、鼓励和培育更多大学生放飞创业梦想”,将是这个时代高校创业教育共同的历史责任!
荐稿人:lry 2015-01-30 执行编辑:lry 2015-01-30 责任编辑:wdl 2015-01-31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