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6-01-29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6年1月29日第15版 |
何为大学的根本--书评 |
作者:禾刀
阅读次数:7954
|
就人才培养问题,黄达人直言不讳,他认为“教育不一定像做工业那样要遵循‘木桶原理’,而只要学生有所擅长”。即学生不能是标准化产品,而应倡导个性化,无数个有个性的人才会组合成丰富的社会。表面看,这与时下倡导的通才教育针锋相对,但其实通才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反,通才教育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果只是施以个性化教育,看似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其实反倒是阻碍了向其他方向的发展。
对于国内大学教育,社会上批评指责声甚多。透过黄达人的访谈可以看到,作为圈中人士的高校校长们,并非对当前高校存在的问题糊涂不知,相反,他们都认为大学必须回归根本,即人才的培养。为此,大学校长们纷纷献计献策,其中也有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对课程等进行改革的有益试验。
提到大学的教育,总让人不禁想起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西南联大。在那个战火纷飞、饥寒交迫的年代,西南联大在中国大学史上留下了惊艳的一笔,其“产出”的人才令世人瞩目。物质匮乏的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归功于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实务的推崇。几乎所有的教授,都视教学为自己的第一要务。教授们总是竭力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地创新教学方法。为创造吻合作品的情景意趣,国学大师刘文典曾在月光下讲授《月赋》,好评如潮,“有了这一先例,西南联大其他一些文科教授,有时也模仿刘文典在校园广场上摆桌安椅,于皓月下开设讲座”。这是何等的奇观:白天忙于躲避日军飞机轰炸,晚上却在月光下品文论赋。
西南联大的成功或许就在于教学的“活”。也许正是因为艰难时期教学条件的不足,才让教授们不得不各尽所能,客观上为学生拓展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黄达人谈及回归大学根本时一再指出,大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老师”。或者说,老师才是回归大学根本的根本,如果脱离了这个根本的根本,回归大学根本很可能沦为一句绵软的口号。
荐稿人:lry 2016-01-29 执行编辑:lry 2016-01-29 责任编辑:lxl 2016-02-02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