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2-10-03 【编辑录入:wangdl】 文章出处:《人民网》2012年07月02日来源:中国教育报 |
从现在起,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
作者:高万祥
阅读次数:7620
|
给教师朋友的阅读建议 “我到处寻觅幸福,但是除了带着一本小小的书,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阅读,其他地方就找不到了。” 如果暑假是一段旅程,让它成为一段读书的旅程吧!卡尔维诺说:“阅读意味着接近一些将会存在的东西。”我们想通过阅读了解什么?不同的阅读路径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也许,不同的选择使每个人的阅读呈现个性化差异。本期,我们到达“暑期阅读之旅”的第一站,为即将开始的旅行准备“行李”。听听读书人的建议,看看别人想读什么,然后,找到自己最心仪的那一本,准备读。
■高万祥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不难,不厌却难;诲人不难,不倦却难。孔夫子一生反复表白,自己别无长处,唯此而已。也正是这“不厌”和“不倦”,孔子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至今无法逾越的师表楷模。孔子是教师的骄傲,是读书人的骄傲。我们完全可以说,他的伟大就是书籍的伟大,他的魅力就是书香的魅力。
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发展的弹性、空间很大,如果能坚持读书学习、教学相长,就能从平庸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杰出和卓越,就能成为专家学者甚至教育家。一个杰出的教师,一个卓越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是也首先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我的眼里,优秀教师一辈子就是做两件事:读书和教书。读书是利己的,教书是利人的,而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正在于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那么,教师究竟应该读哪些好书?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阅读经典是最好的备课
教师需要用专业的学术著作武装自己。
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教师而言,读专业性经典好书,就是最重要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上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想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专著,就应当在你所教的学科领域,使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的。
然而,据我观察,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要么什么都不读,要么读一些短小的小品文,比如《读者》、《青年文摘》一类,一谈到大部头学术著作就大呼头疼。这里涉及如何理解和界定“阅读”两字的问题。我以为,教师的阅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或者说四种层次:一是功利阅读,这往往是一种为了生存需要的阅读,如读教材教参,读考研考级的书,读炒股投资指南一类的书;二是休闲阅读,或曰“泡沫阅读”,如武打言情小说、钓鱼下棋、养花种草等书籍;三是低度阅读,即上述读报刊文摘以及知识汇编、奇闻轶事一类的书籍;四是经典阅读,政治、哲学、宗教、科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传世经典,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接受,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量,也是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最有效的媒介和营养。
如果说,功利阅读出于无奈值得同情保护,休闲阅读意义不大也不必棒杀,低度阅读层次不高但应鼓励,那么,真正值得倡导的一定是能够提升职业素养、影响心灵和精神世界的经典阅读。经典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能经常进行经典阅读的人,才可以称为“读书人”。我这里讲的有利于备好课、上好课的专业性学术著作,也属于经典之列。台湾学者高希均说:“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我要补充,对于教师而言,这里的书应该指经典好书。“我到处寻觅幸福,但是除了带着一本小小的书,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阅读,其他地方就找不到了。”我想,15世纪这位叫托马斯的外国学者带的书,一定是经典好书。
阅读予人思想与良知
教师需要读一些理论著作,这主要包括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首选的一定是《论语》和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我在任职做校长的几个学校,给每个教师都曾发过《论语》,我呼吁全校师生阅读《论语》,走近孔子。在我看来,《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一部《论语》,汪洋恣肆,内容十分丰富,核心内容是怎样做人,可谓是一部生命哲学的大书。
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学著作中,对我影响和帮助最大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在我心中,苏霍姆林斯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人类精神的高地。他的著作大都是他的工作手记和校长笔记,读起来十分亲切。师范生不可不读苏霍姆林斯基,在职的教师、校长更是一定要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否则要成为优秀的教师、校长恐怕很难。苏霍姆林斯基等身的著作和毕生的实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写的人。当然,柏拉图、夸美纽斯、亚当·斯密、卢梭、福禄倍尔、杜威、蒙台梭利、赞可夫、陶行知、晏阳初等大师的书,也应该好好读读。另外,我推荐大家读一点积极心理学的代表性著作,如《幸福的方法》、《活在喜悦中》、《生命的重建》。当代全球宗教界精神领袖一行禅师的《你可以,爱》等也十分值得一读,其意义和收获会超越宗教信仰而直抵你的心灵,会改变你的审美价值观念以及生活和人生态度。
古希腊文字的哲学即是“爱”和“智慧”的意思,奠基者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人类的宗教和艺术一定程度上都根植于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近代的欧洲文明也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什么是教育学?我以为,教育学是研究如何给人知识、智慧和人生幸福的学问。而心理学的一切研究都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关系。心理学告诉我们,如何与外部世界和内在世界协调关系,和谐相处。一句话,教师读包括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在内的理论著作,可以使自己拥有思想,成为精神贵族。而作为知识分子,教师的全部社会价值和社会尊严就在于拥有思想!著名学者张维迎说,人类为什么会犯错,最重要的原因是无耻和无知。我说,如今以应试教育为表征的伪教育为什么如此疯狂,撇开无耻不说,最重要的原因正是一些教育者的“无知”——缺乏独立思考和正确的价值判断。
我阅读和珍藏最多的是人物传记。以优秀知识分子为主,涉及古今中外各个领域,走进他们的人生和精神世界,我常常觉得十分陶醉和庆幸。
《曾国藩传》、《仁爱一生》(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莎修女的传记)、《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张伯苓传》、《陈嘉庚传》、《经亨颐传》、《夏丏尊传》、《马寅初传》、《梁启超传》、《张骞传》、《翁同和传》、《枯木开花·圣严法师传》、《合掌人生》(星云法师自传)、《苏轼传》、《胡适传》、《富兰克林传》、《卢梭传》、《林肯传》……这些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杰出人物,都拥有一种共同的情感人格素养,这就是大爱和社会担当精神。多读一些优秀知识分子和优秀教育家的传记,相信我们能拥有更多的爱心、良心、社会责任心。我以为,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养是博大的爱心,而教师应该拥有的共同的职业人格是社会责任心。
阅读带来诗情与创意
每一个中小学教师都应该多读一些诗歌、小说、散文,拥有一点文学素养和诗意情怀,这甚至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因为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
我曾经给任职中学的全体教师发《鲁滨逊漂流记》和《老人与海》这两本小说。我对大家说,文学就是人学,小说往往有特殊的文化熏陶和审美教育功能。如这两本世界文学名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生命是一种意志的存在,而且这种存在是幸福而不是痛苦的。两本书都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把人类几乎所有的美德,如顽强、勇敢、坚韧、善良、同情、合作、创造、机智等,演绎得淋漓尽致。从这一角度去读,你就会觉得它们都是我们的人生教科书。多年来,我一直把《鲁滨逊漂流记》和我女儿的照片一起放在办公桌上,每日每时,看到鲁滨逊的形象,我就会想,和他相比,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作为一个文化人,我们的幸福人生,一定源自生命中的两个家庭和两种亲人:一是血缘的家庭和亲人,二是心灵的或者说是灵魂的家庭和亲人。而优秀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正是心灵的家园和心灵的亲人。
我诚挚地邀请教师朋友都来读点诗歌。在我看来,诗的本意一是情感,二是创造。在古希腊语中,“诗人”就是“创造者”的意思。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就是《诗经》和《楚辞》。中华五千年历史拥有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和诗歌的这种基因力量密不可分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和诗如此地相濡以沫。因此,倡导阅读诗歌,也许就是拯救我们中华民族的丰富情感和伟大创造力。从另一个角度说,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词是医治唯利是图、浮躁病、空虚病的一剂良药,能够洗涤人的灵魂。因为,有诗意的人能艺术地看待生活,无论是面对大自然的灾难,还是日常生活的挫折,抑或是异性的拒绝,他们都能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和一双充满发现的眼睛。有诗意的人,往往有真性情,往往对生活乐观而有信心,因此,叶嘉莹说:“诗可以使人的心永远不老。”余光中说:“一个人可以不当诗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诗意。”希望和梦,是上帝赐给人类的两件礼物。我以为,没有诗意和文学情怀的人是无缘享用这两件礼物的。
从现在起,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作者系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4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 (来源:中国教育报)
荐稿人:wdl 2012-10-03 执行编辑: lry 2012-10-03 责任编辑:lxl 2012-10-05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