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7-01-10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1月10日第4版

大奖“三冠王”,老院士科研劲头不输年轻人
作者:新华社记者凌军辉、朱筱  阅读次数:6448

0110-4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在含能材料领域贡献突出,曾于1993年、1996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9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再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成为罕见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冠王”。
 
  27项发明专利、14本专著、100多篇论文……82岁高龄的王泽山科研硕果累累,本可颐养天年。但近20年来,他主持了82个攻关课题,每年出差半年以上,多次参与野外含能材料实验,一门心思执著于科研。
 
“他搞科研的劲头之大,年轻人都赶不上!”
 
  头发乌黑、身板挺直、声音洪亮……记者见到王泽山院士时,很难相信这是一位82岁的耄耋老人。
 
  王泽山1935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岁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从此,研究含能材料成为他一生最大的爱好。
 
  “王老搞科研的劲头之大,年轻人都赶不上!”王泽山团队成员堵平副研究员告诉记者,研究含能材料经常要选择极端条件去户外做实验,“一次他带着我们在包头做实验,零下27度,摄像机都开不了,他却坚持了一周,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王院士没有什么爱好,如果有,那就是研究理论和做实验。”王泽山的秘书廖昕说,老人现在每年仍有一半时间在出差,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
 
“他遇到难题从不绕路,也不走老路”
 
  含能材料发射源理论与技术一直是国际军械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王泽山瞄准这一领域攻关,连续思考多年,独创设计出补偿装药的理论和技术方案,建立了“最高压力低、做功能力大”的弹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发展新一代武器装备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遇到问题不绕路走,凡事多想一步,就可能做出原创科研。”在王泽山看来,如今遇到难题时,很多人会习惯性地去参照国外的解决方案和研究进展,但他总希望走一条自己的路,做出超越国外水平的原创成果。弹道研究以前全部靠手算,王泽山独创了火药装药设计算图,把很多复杂的函数关系转化为简单明了的图表,大大简化了计算量。
 
  “我们有时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王老从不简单否定,而是和我们一起耐心分析利弊。”博士生刘志涛说,王院士年纪虽大,但脑子很活,经常提出一些“脑洞大开”的新点子。
 
“他热爱新事物,自己做幻灯片和动画”
 
  无论是科研还是生活,王泽山总能对新事物保持敏锐和热情。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老式计算机,到如今最先进的实验设备,他总是学得最快,用得最多。“王老的幻灯片做得特别好,甚至还会做演示实验的简单动画,比很多年轻人都强。”堵平说,王老特别善于接受新事物,网上订票订宾馆、发微信朋友圈等,都能驾轻就熟,完全不用身边人帮忙。
 
  “直到现在,实验计划、数据分析、科研材料等,甚至每一个幻灯片,他都要自己动手,亲自把关。”廖昕说。  据新华社南京1月9日电
 
 
荐稿人:lry   2017-01-10    执行编辑:lry   2017-01-10    责任编辑:tmy  2017-01-12
0
 

上一篇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市八一学校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学生
下一篇七旬“愚公”46年开山修路筑梦瑶乡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