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8-11-27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8年11月27日第3版

爆炸瞬间,他用身体掩护战友
中越边境大面积扫雷行动中,英雄杜富国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作者:张首伟 刘小红  阅读次数:5757

1127-1

1127-21127-3

 

    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10月11日,中越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行动中,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作业组长、中士杜富国,在爆炸瞬间用身体掩护战友,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英雄的壮举传开后,人们纷纷为英勇的扫雷战士点赞。他的伤情更牵动着边疆人民的心,前往医院探望的各界群众络绎不绝。

   边民眼中,他是恩人。猛硐乡李云孝、钟仙红等乡亲,穿上隆重的民族服装,带上鲜花和自家土鸡蛋,冒着瓢泼大雨,一路颠簸7小时,赶到医院探望英雄。“您是我们的恩人!”看到杜富国受伤这么重,乡亲们禁不住落泪。雷患之伤痛,边民感受最深切。曾几何时,在猛硐乡,经常会发生边民因误踩地雷被炸死炸伤的事故。扫雷官兵入驻后,再也没有发生这类事故。猛硐乡乡长盘院华说,扫雷官兵冒险排除雷患的土地,如今,大部分已移交边民耕种,已产生经济效益。

    部队领导眼中,他是业务骨干。3年来,杜富国共排除2400多枚爆炸物。杜富国清楚,扫雷是高危作业,过硬技能是雷场上关键时刻的“护身符”。他刻苦练就靠听探雷器警报声细微变化辨别爆炸物的“听声辨物”本领,熟练掌握了10多种地雷的排除法,能准确探识地雷埋设位置,分辨地雷种类,精准安全拆弹。他还突破传统作业方式,探索出“田字切割法”,提高了爆破效率;他总结的“分块扫描、木棍标识、交叉划线、精确定位”搜排要诀,提高了探测速度、精度;根据爆炸物尺寸、种类,他制作了10多种装运沙箱,提高了搬运效益和安全系数。

    战友眼中,他是生命相托之人。杜富国苏醒后,第一句话就是问战友艾岩是否安全。雷场上,他们是生死搭档。第一次上雷场,艾岩忐忑不安,杜富国让他踩着自己的脚印走。每遇险情,杜富国都让他退后。一次,战士汤儒发现一枚带引信的炮弹和一枚地雷,杜富国让他退后,独自上前拆除。汤儒不肯,杜富国黑了脸:“我比你有经验,跟我争啥?”还有一次,六班长马玺君扫出一枚防步兵地雷,向杜富国借用排除这种地雷的专业工具,杜富国却说:“我来吧!”

    曾经,杜富国和战友们登临雷场主峰。那里青山绿水、云雾缭绕,美如仙境。当时,杜富国曾感叹:“祖国山河美景看不够啊!”如今,杜富国虽然失去双手和双眼,却给边民带来了美景和希望。“他把汗水乃至鲜血,挥洒在这片土地上。他的名字,永远烙印在我们心中。”麻栗坡县猛硐乡坝子村党总支书记李国发说。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18年11月27日第3版

 

 

 

荐稿人:lry   2018-11-27   执行编辑:zjy  2018-11-27  责任编辑:lyh 2018-11-29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链接

0
 

上一篇幸福生活靠奋斗
下一篇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