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9-05-04 【编辑录入:louyouhua】 文章出处:《 人民日报 》( 2019年4月30日 第13 版)

把感动化为行动
作者:* 张伟昊  阅读次数:6456
       每个人身上都有善的种子,只有将感动化为行动,才能凝聚起奋进向上的力量

  

  近日,一则“送奶工大爷救全楼”的消息再度刷屏:

  年逾六十的徐屹是山东青岛的一名送奶工。一天,他在某小区送奶时,突然发生了燃气闪爆。本可以快速撤离现场的他没有选择走开,而是毫不犹豫地深入险境、疏散住户。冷静处置火情、转移受伤老人、通知每家每户……23层,180户,直到全楼所有居民都安全下楼,他才离开,衣服上满是血迹,身上多处受伤。

  徐屹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这样的感动无处不在:成都铁路局重庆车务段值班员徐前凯,奋不顾身推开横穿铁轨的老人,自己却失去了右腿;天津牛家牌镇的李士元,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两次冰河救人;辽宁丹东火车站,热心人自发接力,将病人安全送达沈阳……他们一次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与感动,但却总是说,“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古语有云,“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这些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总是释放出温暖的力量,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内心,不断唤起我们的精神共鸣。

  然而,怎样把感动之心化作行动之力?怎样让见义勇为成为大家的自发选择?这些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社会来讲,多地都有评选好人、善人的举措,这就是一种正向激励。加强对模范人物的奖励力度,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守护好这些“身边的好人”,就是对善行的良好倡导。

  对个人而言,则不应该患得患失,应当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一次举手之劳的帮扶、一场传递爱心的志愿服务,都会让整个社会多一份道德的温度。

  每个人身上都有善的种子,只有将感动化为行动,将崇德向善的风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整个社会才能形成见贤思齐的心态,才能凝聚起奋进向上的力量。而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4月30日13版)

 

 

荐稿人:lyh 2019-05-04 执行编辑:lyh 2019-05-04 责任编辑:zjy  2019-05-04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链接

0
 

上一篇连续14个五.一节,他都在实验室过
下一篇无奋斗,不青春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