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0-11-27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中国青年报》2020年11月27日第1版

郭旭光:行走在世界级勘探禁区
“我为祖国献石油”·青年榜样
作者: %中青报记者 杜沂蒙 见习记者 王璐璐  阅读次数:4052

4590791dc77643f99cf54f5a0adf8a4f.jpg


  走进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12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这是一种石油精神,更是石油人的真实写照。

  从12年前踏上这片土地,到成长为该研究院副院长,郭旭光不但安下心、扎下根,还突破重重困境,不断为国家油气储备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

 

  填补国内页岩油地质评价技术空白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郭旭光和诸多石油勘探科研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在国内陆上油田勘探成功率普遍不足30%情况下,如何实现勘探大突破。

  2012年,郭旭光和团队向一种新的资源类型——页岩油发起进攻。

  “页岩油是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郭旭光介绍,在过去,页岩油所赋存的地层,一直被认为并不具备开采价值。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勘探技术的持续进步,页岩油逐渐走上了油气资源舞台中央。北美页岩油革命,实现了美国石油资源的独立,由石油进口国摇身一变成为石油出口国。

  当时,面对国内页岩油勘探研究的空白,为了搞清楚页岩油富集规律,郭旭光和他的团队设计了1口井,对页岩油层段进行全井段系统取心,将深埋地下几千米的岩石取上来,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钻机全天候运转,有时候岩心出筒可能是凌晨四五点,为了能取得第一手资料,岩心出筒后,他们得及时到井场进行观察描述。2012年的冬天,吉木萨尔的天气寒冷无比,气温接近零下40摄氏度,在这种温度下描述岩心,要不停地跺着脚,搓着手,在外面10来分钟,就得赶紧跑回“铁皮”值班房取暖。

  在对这口井近300米岩心厘米级岩心精细描述和全面的实验联测的基础上,郭旭光带领团队通过攻关,揭示了中国陆相咸化湖盆页岩油富集规律,形成了页岩油评价、甜点预测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页岩油地质评价技术的空白,最终还指导发现了10亿吨级吉木萨尔油田。

 

  勘探开发不止步

 

  2016年,郭旭光再次转战玛湖上乌尔禾组勘探。针对玛湖南部的上乌尔禾组,早些年间已经有一些勘探工作,虽然也发现了几个油藏,但出水的情况并不少,这很让人发愁。郭旭光当时思考,这些油水同出的井到底受什么因素控制?把曾经投入干了很多年的区块拿出来二次勘探,还能不能找到纯油层?跳出这些区块,在新区能否有大突破?即“水区找油,老区新勘,新区外甩”,没有一个不是难啃的硬骨头。

  以水区找油为例,老井较多,前期勘探投入并不小,可是打下去的井虽然都出油,但都有水,大家普遍觉得可能这块区域没有什么潜力了。郭旭光不死心,他反复思考,能不能换一种思路,构建新的模式。

  郭旭光带领团队熟悉资料、建井库、建地震库、分层、系统构造解释、预测有利区……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打响了。郭旭光说:“再困难的事情,既然摆到你面前就必须面对,没有必要再谈困难,而是要想着怎么解决。”通过摸排分析大量资料,研究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设想:这里有没有可能是一个地层背景下大面积整体含油区?

  郭旭光带领着研究团队重新解剖已知发油藏,通过大量研究,构建了岩性油气藏群大面积分布模式。按照这一新模式,部署上钻的金龙31井获得了成功。紧接着,金龙34、金龙42……新井一口口上钻,一批老井恢复试油,都成功了。

 

  石油人的责任

 

  准噶尔盆地异军突起,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油气能源科技领域的高地,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生命线。

  郭旭光觉得,作为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人员,既要有思想观念的转变,更要有严谨细致的科研精神。

  多年以来,一个细节一直印刻在郭旭光脑海中,时刻提醒着他。

  郭旭光刚参加工作不久,一名副所长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要求所里的年轻人根据数据点绘制一个等值线图。当时断层的另外一边没有数据,郭旭光也绘制出了等值线图。“他问我断层的另外一边怎么做的?我还有点小自豪地说是自己的推断。”这位老前辈追问,既然是推断的,为什么要画成实线而不是虚线?

  这件事虽小,对郭旭光的影响却很大。他不断告诫团队要严谨细致,“对自己的工作要有敬畏感”。

  有一年进入储量计算期,时间紧迫,一次大家吃完午饭,在沿途买了几箱葡萄放在办公室。等储量交完,葡萄都变成葡萄干了。原来大伙儿都忙着工作,忘了吃。

  “大家总说一个优秀的人影响一片。”勘探研究所副总地质师黄立良经常和郭旭光一起工作,他觉得,这位优秀的同事总是在思想上影响着大家。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2020年11月27日第1版)

 

 

 

荐稿人:ffy 2020-11-27   执行编辑:zjy 2020-11-27  责任编辑:lyh  2020-11-27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

0
 

上一篇大国蓝图中的青年机遇
下一篇书写创新的青春答卷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