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0-02-10 【编辑录入:xiaomi】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 2010.2.9 |
爱国主义是公民教育的永恒主题 |
作者:吴俊
阅读次数:10165
|
爱国主义是现代国家赖以建立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动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公民教育的永恒主题。只有让爱国主义精神深深融入公民的意识之中、转化为公民的自觉行动,一个国家才会呈现出蓬勃发展、自强不息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爱国主义是公民教育的主旋律。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同维护国家主权与统一、捍卫民族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内涵,因而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进行的公民教育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这一时期,公民教育着重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责任意识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全身心地投入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时期,公民教育主要教导人民满怀豪情地建设家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成为具有爱国、诚实、勇敢、团结、互助、守纪等良好品质的公民。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时期,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 爱国主义是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培养公民对重大问题的基本认同,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功能。爱国主义就是全体公民最广泛、最基本的认同基础。一个人,不管属于哪个民族,也不管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首先是国家的一名成员。作为国家的成员,在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责任和义务。2001年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爱国守法”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并将其置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首要位置,与“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共同构成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在当代中国,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培养公民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和积淀下来的社会心理结构,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基础。对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认同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国家认同的情感基础。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经过长期摸索作出的郑重选择。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社会主义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呢?”因此,在当代中国,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荐稿人:tmy 2010-02-10 执行编辑: zjy 2010-02-10 责任编辑:tmy 2010-02-10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