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4-08-22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中国教育报》2024年8月22日第1版

“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
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
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任朝霞  阅读次数:162

下载.jpg



  “太感谢了,本来得月底去上海复诊的,没想到在上海给我看病的主治医生来到了家门口,这是真正为我们乡村的老百姓着想啊!”近日,在四川省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四医院)义诊现场,患者朱先生紧紧握住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以下简称“博医团”)成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专家陈向军的手感激地说。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军介绍,博医团是一支由专家志愿者和博士生志愿者共同组成的师生医疗志愿服务团队,自1994年成立以来,通过大型义诊、送医入户、科普宣教等方式,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份,服务群众逾12万人次,被誉为“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

  2024年暑假,由200余名师生组成的11支志愿服务队继续出发,陆续前往祖国各地开展暑期医疗志愿服务,记者跟随其中一支队伍走进四川绵阳市区和北川、梓潼两县。

  到达北川县人民医院时,门诊大楼前已经排满了等待看病的人群。开诊的时间还未到,博医团队员们迅速就位,穿上白大褂,走上义诊台开始接诊——

  “孩子还小,现在是治疗的最好时候,不能再拖了。”一位带孩子来看病的父亲听了博医团专家的话,立即到县医院的医生那里做了手术预约。

  “老人家,这个不用担心,按时服药就可以了。”一位老人前一天就从山上下来等待就诊,在看了眼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3个科室的医生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下就放心了,放心了。”一名男孩的母亲手里拿着厚厚一大叠化验单,在博医团专家看过确定并无大碍后,终于放心地离开了。

  ……

  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队员们没时间喝一口水,衣服上的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直到全部问诊结束。

  4天半时间里,博医团开展了4场大型义诊,惠及当地百姓4000余人次。

  “有了上海专家的指导,我们就有了‘主心骨’。”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四医院)医生牟佳正遇到一例复杂病例,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专家何培杰带着几名博士生立刻展开研讨,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

  病例研讨、重点查房、手术示教……每到一处,博医团队员们的身边都围满了当地医院的医生。4天半时间里,博医团通过远程联系,多学科会诊疑难病例10余例。记者注意到,专家们在示教时总是会详细地询问当地情况,探索没有先进仪器辅助时诊疗疾病的好办法。

  医疗服务下沉并不仅仅是救治几名患者,更要将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留下来。

  “处理复杂疾病的经验和能力不足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所以培养和留住好的人才迫在眉睫。”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四医院)党委书记周云全程陪同博医团,不时和专家们交流“取经”,还不忘向博士生们递上“橄榄枝”。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开拓临床科研和成果转化的新视野”……博医团通过讲座、研讨和学术交流等形式,与当地医务工作者展开深入讨论,在合作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共同探索智慧医疗等方面形成共识,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四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当场签署远程医疗合作协议。

  忙完义诊,队员们又跋山涉水送医入村入户,走进青少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开展健康筛查和科普宣教。

  在北川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队员们为暑托班的孩子们检查视力、口腔、脊柱;在永昌镇敬老院,队员们一边和老人们拉着家常,一边进行健康科普……

  北川县“大鱼”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大鱼云海妈妈农场)是一个关心帮助儿童的公益机构,这里住着29名遭遇家庭变故的孩子,队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专程来看望他们,为孩子们进行健康筛查。

  “我们一起来看看恐龙兄妹是如何保护视力的。”“你真的会刷牙吗?”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专家郑克和陈维旭所作的健康科普讲座,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

  “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博医团的服务内涵还要进一步升级拓展。”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1996年曾参加博医团走进大别山开展志愿服务,时隔20多年再次加入博医团。

  志愿服务是一次能力的锻炼,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在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前来问诊的患者中,有不少是为国防科技工业和三线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专家、“老军工”。博医团怀着崇敬的心情开展义诊、健康检查,老一辈科学家们科研报国的信念和行动深深激励着队员们。

  “我们不仅仅是开展服务,更是学习与合作,要从老一辈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以科技创新合作赋能新医科建设,提升医疗科技能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说。



稿人:ffy 2024-08-22 执行编辑:lyh 2024-08-22 责任编辑:zjy 2024-08-22

0
 

上一篇一位藏医药学博士的“708”密码
下一篇25年的接续普法之旅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