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2-10-27 【编辑录入:wangdl】 文章出处:中国新闻网 2012-10-27

上海交大智能沙漠技术“智”斗“沙魔”
作者:曹杰 许婧  阅读次数:13783

   中新网上海10月26日电(曹杰 许婧)“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喜欢看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人,对这首关于“风沙”故事的片尾曲再熟悉不过。然而,在茫茫大漠中,风与沙的故事可没有这么浪漫。

  上海交通大学26日披露,该校联合中外知名科研团队开发出系列智能沙漠技术,形成一张可移动的无线传感网,可与“沙魔”斗智斗勇。

  当天,上海交大和宁夏大学举办第二届未来国际智能沙漠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表示,全球和中国沙漠化现状堪忧,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是继粮食安全问题之后,国际社会面临的又一项重大问题。世界荒漠化总面积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4,且仍以每年万分之二的速度扩展。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在过去的六十年里沙漠化面积翻了一番。

  这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城市、农田、林地,包括饮食起居的家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被沙漠“占领”。很多城市经常出现扬沙天气,出行市民纷纷头裹纱巾以抵御沙尘。沙尘暴成为笼罩在人们心头的“沙魔”。

  据介绍,与传统观测手段相比,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毛军发领衔的科研团队走沙粒尺度的细观测量技术路线,即可以“跟踪”一粒尘沙。观测人员只要在室内,便可获知沙粒的振动频率、风沙流的强度、风速、温湿度等实时数据。

  同时,该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沙粒振动测量的新型传感器。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微小尺度的沙粒运动特征监测,可让一粒尘沙的运动方向,运动距离等都清晰地以图像形式呈现。

  如能预测何时、何地会爆发何种强度的沙尘暴,人类将可很大限度地少受“沙魔”之害。该科研团队成员李新碗告诉记者,未来将在沙漠腹地搭建一个可移动的沙尘监测传感网络,可收集包括温度在内的七类传感数据,应用数据融合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沙尘暴进行动力学重构,从而探索沙尘暴起因机制和预测预报方法。

  据了解,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智能沙漠:让城市更安全”,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德国科隆大学、中国科学院寒驱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甘肃省治沙所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分别从自然地理学、机器人于控制论、风沙动力学、大气环境气候气象学、无线通信与信息感知、沙漠治理与防治等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共同探讨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研究制约沙漠化机制与沙尘暴起因的瓶颈问题——信息感知与信息融合,以探索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沙漠研究向纵深发展。 

 

荐稿人:wdl 2012-10-27    执行编辑: wdl  2012.10.27   责任编辑:zjy  2012.10.27

0
 

上一篇大学生返乡创业,有知识、有眼界才能有品位
下一篇年轻人需要一股奋斗的劲儿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