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07-05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3年7月5日第11版

攻略篇
作者:文汇报编辑编集  阅读次数:7241

攻略篇

  走出大学,当你遇到难题时,再也没有老师能直接送上现成的答案或指点迷津。而实际上,现实生活也远比象牙塔要复杂得多。
  通过大学的学习,你是否已经掌握最根本、最核心的生存之道”——独立思考;熟悉大学生活的你是否也意识到,现行的大学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突破这种因为教育而可能给个人带来的局限,每个人首先需要警醒和反思?
  扬帆起航全新的人生旅途,你必然渴望掌握一些应对技巧和处事智慧。不妨听听智者的感悟,或对时下的年轻人颇有裨益。
  ——编者
  
破解人生的迷惘,你需要的是思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薛安克在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我是77级大学生,当年,一张大学文凭就可以走遍天下。而今,你们却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挤在699万就业大军中,为生计、为理想苦苦寻求。此时此刻,我很想像杜甫那样,大声疾呼:安得岗位千万个,大庇你们俱欢颜!这样的现实带给我一个深深的思考,也带给中国大学一个深深的思考,更带给中国教育一个深深的思考。
  所以,临别之际,我想和大家谈谈思考。也许同学们一听就笑了:思考谁不会?思考多累啊?思考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时代,似乎已经无需思考。“内事不决百度一下,外事不解谷歌一番”,我们已经习惯了寸步不离电脑,习惯了与手机耳鬓厮磨。网络覆盖世界,信息湮灭一切。
  这个时代,似乎已经无暇思考。大家忙于玩人人、逛淘宝、织围脖、打网游。为应付各种考试要背的东西太多,南一门报亭边要收的快递太多,32号楼要约会的“甜素纯”太多。
  这个时代,似乎已经无心思考。一部《泰囧》,国人盲目追捧;一曲骑马舞,竟然全球狂欢。微信、微博、微电影……,微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知识碎片化,需求感官化,审美娱乐化。
  这个时代,似乎已经无法思考。现代人就像生活在高压锅里,面对高物价、高房价,直呼:压力山大!难怪近期有个统计,70%的人甘于把自己归为屌丝。屌丝还需要思考吗?!屌丝只需逆袭!
  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害怕:在这个时代,你们已经习惯了不思考,习惯了只活在当下;为生存而“蜗居”,因沉溺网络而“宅居”,或缺少真爱而“独居”,成为“无梦、无趣、无痛”的“橡皮人”。我更害怕,外在的生活会压倒内心的本性,大学培养的社会精英随波逐流,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灵魂逐渐消磨,思想日益枯竭。思考令人痛苦,甚至让人孤独,这就是所谓的“思考之痛”。但是,30多年的社会阅历带给我的最大启迪是:人生走得越远越需要思考,社会环境越复杂越需要思考,世界变化越大越需要思考。一旦思考明白,你将会无比地轻松与快乐;一旦思考明白,你就有勇气和力量,去改变现状,去改变命运!
  上个月刚刚卸任阿里巴巴CEO的马云,曾是我校的一名外语老师。18年前他去了趟美国,带回来一个思考。由此起步,创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他的成功,源于思考!
  霍金,他的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中,可他的思想却能在广袤的时空自由翱翔,解开了宇宙之谜。他的深刻,源于思考!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新文化运动唤起了人们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了思想大解放。古希腊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形成了西方的人本精神和文明体系。这些都源于思考!
  纵观历史,横观东西,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等。他们的伟大,都源于思考!
  同学们,请记住,伟大的思考,来自思考的伟大!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但我要说“我在故我思”。没有思考的读万卷书,只是浮光掠影,没有思考的行万里路,也不过是走马观花。同学们,请带着思考去远行!
  把文凭装进口袋的是菜鸟,把知识装进脑袋的是信鸽,而能把思考融进血液的才是雄鹰!在我心中,你们,都是能搏击长空的“杭电之鹰”!
  同学们,迷惘的人生需要思考。诸位是否思考过:为什么有些人没有输在起跑线,却也没有赢在终点?为什么人生机会相同,却精彩不同?我知道,你们是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进入大学的。我也理解,当往日的“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已过时,你们会疑惑。我更明白,当知识改变命运已不再是永恒真理时,你们会迷茫。但我要告诉你们,现实很现实,那样的时代已渐渐远去。如今,人类知识总量每三年翻一番,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翻一番。同学们是否思考过,在这知识爆炸和大数据时代,在这命运多元、难以预测的年代,仅仅靠知识还能像过去一样改变你的命运吗?NO!思考才能改变命运!思考才能成就你的人生!这就是老薛的肺腑之言!
  同学们,你们肯定思考过幸福。如果此时,CCTV的小方话筒对准你,问“你幸福吗?”你会怎样回答呢?千万别告诉我你姓曾。还是像社会上流行的那样说:“幸福就是:干的少,得的多;长得帅,老得慢;活得久,死得快”。不错,这是一种幸福,但我希望你们不要停留在一己之私的幸福上。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我们不能为时尚而时尚,为名利而名利,为成功而成功。利益不能成为唯一的价值,道德不能当作交易的筹码!同学们,请永远不要忘记,精神与心灵才是我们最终的栖息之地!
  同学们,浮躁的社会呼唤思考。2013年的中国很不平静,网上盛传“黄浦江排骨汤”的段子,大学室友“感谢当年不杀之恩”的玩笑话,道出了多少无奈和悲哀。有人说:这是一个充满失败感的盛世。同学们,当各种负面新闻扑面而来,很多人“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时候,很多人不相信未来的时侯,你们是否也像别人一样吐槽、抱怨、怒骂?或者只是说:元芳,你怎么看?我希望你们应有更多建设性的思考!
  请你思考——当我们陷入PM2.5、水污染、垃圾围城的“十面霾伏”时,如何让天更蓝、水更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镉大米”等各种毒食侵袭我们之时,除了去香港买奶粉,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当“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吐痰”、“中国式离婚”等问题层出不穷时,我们离良好秩序的公民社会还有多远?
  还请你思考——近百年来,为什么中国没有出过享誉世界的思想家?几十年来,为什么中国没有出过站在世界巅峰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之问”,拷问的,难道仅仅是教育的责任吗?
  再请你思考——这些年,我们渴望民主、追求自由,但西方式的民主和自由真的能嫁接到中国吗?国家试图打破“赢者通吃”的局面,社会公平、正义离我们还有多远?国家弘扬生态文明、努力提升幸福感,但“增长中国”变成“美丽中国”、“幸福中国”还要多久?
  同学们,纷乱的世界渴望思考。放眼世界,欧债危机、南海纷争、颜色革命、恐怖袭击,此起彼伏,纷繁杂乱。现在的中国,正行进在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但“中国威胁论”欲静不止。中国如何和平崛起?既不能像有的大国,一直试图将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强加于人;更不能像个别小国,整天觊觎周边国家的资源。我们要思考大国的文明崛起!让中国制造、世界合作升华为中国创造、世界认同。我们要用深长的思考,去寻求文明的至高点。把中国梦变成时代之梦、世界之梦!
  同学们,你们这一代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你们有思考,社会就不会愚昧;你们有方向,未来就不会迷茫;你们有阳光,黑暗就无处躲藏!
  亲爱的同学们,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刻,我特别想效仿诸葛亮,给你们每人送上三个锦囊。但是,再好的锦囊也抵不过思考的力量。
  临行没有锦囊包,只有思考将你拥抱!这就是母校!
  
不要过早地把自己的人生定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梁鸿在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我始终没有机会像你们这样,站在大学的操场上,庄严而骄傲地经历这样的时刻。我十五岁初中毕业,因为家庭贫穷,考到师范院校成为一名师范生,毕业到一所乡村小学教书。那小学在一大片田野和庄稼地之中,只有两排房子,前排空地上是几个坟头,后排花坛也是一座大坟头。我在那里度过了我人生中最孤独的三年,没有所谓的前途、未来和希望。记得当时有很多人提亲,那时的普遍状况就是在城里找个对象。我拒绝了。我隐约觉得我的生命不应该就停滞在那里,但也并不知道它会通往何方。我疯狂地读书,那时候书很少,我就骑自行车去县城,到各处的旧书摊搜罗书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开始了曲折的求学之路,考大专,自修本科,后来又读硕士、博士,最后,来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所有的学校我都毫不犹豫地填报了中文系。因为我喜欢。2008年,同样,因为职业的苦闷和对自身精神的不满,我又回到了我的故乡梁庄,重新回到大地内部和我生命内部,去寻找源头。这些事情并没有人要求,它也不属于科研,一切都是随心而做。经过几年的思考和艰难的寻访,最后写出《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这两本书。我经常觉得我很幸运,不是因为我因此得了荣誉,而是因为在人生最重要的年龄,我有幸做了我最喜欢的事情。
  回首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有几点想法分享给大家。
  一、要坚持自己喜欢的。要有固定的业余兴趣和爱好。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始终给自己留一点纯粹的、美丽的空间和梦想。如果你的职业恰好是你喜欢的,那当然非常好,但如果它不是你喜欢的,只是谋生的工作而已,那也没有关系,我们把该做的做好,剩余的时间交给自己的心灵,那是使你成为自己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你能够对抗庸常生活的最大力量。
  个人对自己兴趣的坚持既是一种健康人生的塑造和人格上的完善,也是对抗衰老,外部的和内部的衰老,最重要的手段,你会始终生机勃勃,充满热情和探索的好奇心。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处于相对的贫乏状态,有一个说法是“全国人民都在斗地主”,我也亲眼看到我周边的一些朋友,曾经都是优秀的大学生,十几年之后,成为了庸庸碌碌的中年人,没有朝气,没有开阔的神情,任时间摧毁自己。
  二、不要被现实所奴役。不要害怕挫折和灰暗的现实,要勇敢面对。在忍受、克服和突破的过程中,你的人生也在不断充实。今天回想起来,在乡下教书的三年,是我生命中最孤独的、但也最充实的几年,我对世界的思考,对自然的敏感都来自于那几年,它使我深深体会到人类内部精神的丰富和美感。要有充满追求的渴望,哪怕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要把自己的人生过早定性。千万不要有“我就是一个公务员,将来结婚成家好好过日子就行”等等之类的想法。日子当然要过,并且还要过好,但没有精神追求的日子终究是平庸且乏味的。人生短暂而又漫长。青春短暂,飞扬的、纯真的、美丽的、初情萌动的青春,它会很快过去,就像我们站在这里,就是青春的分界点。但是,生活漫长。今天走出学校,走向各种工作岗位,会面临很多挫折,会有迷惑和失落,会感受到不公和等级,社会作为一个实体的存在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压迫感,这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但这也是庄严的生命开始之时。
  三、要对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有清晰的认知。要主动思考,要对我们身处的历史的河流负责,我们都有义务保持它的清澈、畅通和健康。每个人都不是孤岛,我们都息息相关。汶川的地震,某一河流的污染,遥远的南方死了一头猪,街头摔倒的老人都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精神相关。社会的问题,民族内部精神的病症是我们共同塑造的,因为我们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一分子,不是别人。社会不是“他们”的,而是“我们”的。我们不要“生活在别处”,而要“生活在这里”。要学会思考、分析、自省、行动,而不是简单的激愤和否定。“否定”和愤世嫉俗最容易,但却是一种“放弃”和“脱责”,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排除在外。
  最后,要有爱。爱家人,爱生活,爱自然,爱我们所处的国家和人民。冷酷、失望、消极、随波逐流都很容易,但“爱”很难,它是一种能力,爱要求包容、理解、成熟、理性,要求保持理想、自我和精神的空间。爱可以抵挡所有外部的风霜和内部的自我消磨。
  愿大家彼此相爱!在泥泞人生中摸索之时记得仰望星空,感受星空之美!
  
任何情况下,都要hold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在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我作为校长,始终倡导教职员工“对待学生要像对待朋友的孩子一样”加以关怀,所以我一直对你们就像敞开我的邮箱一样敞开心扉,有言必达、有信必回。但是,我的这一要求并没得到教职员工的广泛认同。不赞成者认为学生从家庭到大学,就是走向了社会,他们需要认识社会,需要感受社会残酷的一面。这个残酷现实的主要表现就是,你已脱离了家庭的中心地位,社会上无人会拿你当宝,甚至能够认可你的存在就不错了。如果我们把学校仍旧打造成一个温室,温室的花朵今后焉能承受住社会的风霜雨雪?从真空进入大气中,焉能有抗毒能力?有个毕业生回校感言:“老师,过去你们对我们太好了,我以为社会上都是这样子。工作后我做了甲方,没想到乙方居然敢跟我拍桌子瞪眼。你们为何不早些告诉我社会是这个样子呢?”
  我收到过一个学生的邮件,向我抱怨说“学校的大叔大妈为什么总是大吼大叫的?”我在向他表示需要改善学校服务态度的同时,也告诉他要学会不受干扰,不要让此类事情烦心自己,别忘了自己的本意是来读书的,不是来生气的。其实与人打交道是一种学问,既要追求自己有个好心情,也要给对方一个好心情。
  我身边有个真实案例:两个人去喝咖啡,每一杯咖啡赠送一包薯条。其中一个人想再要薯条,但不要咖啡,可是服务员说薯条只赠不卖。这个人就拿出钱来协商,同意只要比买咖啡便宜就行。服务员正在犹豫到底该收多少钱好?这时另一个人冲过来说,“象征性收一些就行了,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死脑筋呢?”服务员立即把钱退回说:“我不是死脑筋,按照规定就是不能卖!”这一来单买薯条是不可能了,相信你们也明白其中的缘由。
  总之,凡事一定要清楚自己原本的目的是什么,要学会掌握心理抗压的能力,要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hold住。你们好比是高速运行中的星体,不要让飞来的石子改变自己的轨道。要记住:不被他人所激怒也不去激怒他人是一种包容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被他人所左右不随意改变既定目标是一种定力,要善于步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儒雅境界。
  你们还要有个好身体。我很赞成这样的说法:人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其中身体健康是最前面的1,人的事业、荣誉、地位、财富、家庭、朋友等等都是1后面的0,显然0越多数值就越大。但是,一旦前面的1没有了,这个数字就真的成为零了。只有保持住了身体的这个1,后面的0积多了才有意义,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我们说“身体是人生的本钱”。本钱是用来投资的,不是用来挥霍的。所以你们不要随意突破自己的身体极限,任意浪费自己的本钱。不仅如此,你们还要努力增加自己的本钱。我曾经有一个很好的身体,轻易就能连续自由泳两千米。但由于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同时也没有拿出足够的时间来补充,所以一场大病让我失去了能够熬夜奋战的资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双肩同时挑起学术、管理两副重担。这也是我向主管部门提出不再连任北邮校长职务的原因。而你们都有着长远的未来,有着家庭、事业、孝敬父母等多副担子,所以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一辈子都要健健康康的!
  注:本版文章标题为编辑所加,有删节。

   推荐人:lry     2013-07-05       执行编辑:lry     2013-07-05       责任编辑:tmy  2013.7.7

0
 

上一篇大学校长毕业礼畅谈理想 “学会生存”别成随波逐流借口
下一篇当代中国青年风采:托起神十的“80后”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