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网络电视直播”,不断突破转型
“比尔姚”,姚欣喜欢大家这么称呼他。他在念初中时就用“Bill”作为英文名,至今“Bill Yao”还印在他的名片上。“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希望能通过自己在视频科技领域的创新去改变世界!”记者在聚力传媒的会议室里初见姚欣:浅蓝格子衬衫配牛仔裤,鼻梁上架副斯文的无框眼镜,笑的时候会眯眼露出酒窝。
这个看上去还有点学生气的“80后”总裁,“改变世界”的豪气从哪儿来?
“怎么就不能原创,非得‘B2C’?”
不安分的姚欣,身上有一股“敢为天下先”的闯劲。
“这个事太难了吧,美国人也没把这东西鼓捣出来啊”;“连操作语言都是西方的,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只能去美国学习”;“中国人搞互联网技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 ‘B2C’ 和‘C2C’:bring to China(带到中国来)和copy to China (复制到中国来)。要完全技术原创?我看还是算了”……2004年,24岁的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姚欣兴奋地向同学们描绘着自己“休学去开发一款网络电视直播软件”构想的时候,很多人劝他“现实一点”。
现实很艰难,阻力非常大,但姚欣不退反进。“当时我心里憋着一股劲,认准了一个念头:凭啥只能‘B2C’?凭啥不能进行技术原创?”
研一刚结束,姚欣顶着压力向学校提出了休学申请,准备创业。当时“休学创业”是如此稀奇,以至于休学申请表上的原因栏还没有“创业”这一选项,姚欣只能填上了“身体不适”。
就此,姚欣开始和几个伙伴一起在寝室里边翻教材边搞研发。2004年底,全球首款网络电视直播软件PPLive1.0版正式在华中科技大学韵苑26栋寝室诞生,使用的P2P技术(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有“用户越多播放越流畅”的特点,解决了带宽限制。软件正式上线、在校内范围测试后在武汉地区教育网传开,短时间里就风靡全国大学校园。
姚欣的果断,为他争取到了一片“蓝海”。PPlive初露锋芒的2004年,36岁的龚宇(“爱奇艺”创始人)还在搜狐工作;21岁的张洪禹刚刚结识雷量(两人为“PPS”创始人),第一版“PPS”软件要到半年后才问世;38岁的古永锵则在那年年底跟张朝阳提出了离职的想法,后来才有了“优酷”。
“小富即安,怎么可能把企业做大?”
创业之初,条件艰苦。休学后的姚欣从寝室搬到了校内半山腰上的两间民房里,一间是办公室,一间是机房兼卧室。团队成员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经常趴在电脑前就打起了瞌睡。2005年3月,软银代表宋安澜找到这里时,眼前的情景就像三线城市的小网吧:窗小,不通风,电脑多,热量大,不少人正光着膀子搞研发。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姚欣还是给自己和PPlive 确定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Change our live,改变一代人的生活”。
姚欣不欣赏那些小富即安、见好就收、一旦募资成功就觉得“万事大吉”的创业者。他坦言,如果单纯为了盈利,通过技术的不断提升也可以实现,但只是每个月挣个几百万、花个几百万的规模。“这不是可以扩张的盈利,不能在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让利润持续增加。安于现状、小富即安,还怎么把企业做大?要做大就必须不断突破转型。”
早期,姚欣团队的定位是“技术服务提供商”,为包括上海文广、央视、湖南卫视在内的众多电视台提供网络直播技术整体方案,但姚欣显然并不满足与此。
2006年,姚欣等待的转型机会终于来了。借着和SMG合作的机会,聚力传媒和SMG建立了“技术换内容”的合作方式,通过免费提供技术来获得视频内容的版权授权,聚力传媒终于成功从单纯技术性企业成为了网络视频企业。两年后PPLive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这是全国首家民营企业拿到了网络视频经营的牌照,姚欣正式启动了视频媒体平台PPTV网络电视,转变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运营商。
“不拼命自救,还指望谁来帮助你?”
姚欣很拼,是“越挫越勇”型的人。在公司经历“生死挑战”时,他甚至可以把自己“降格”为客户经理。
2008年9月,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同样波及了聚力传媒,公司账上只出不进:试图融资,3个月颗粒无收;看看账面,只够再发两三个月员工工资。秉信“自助者天助”的姚欣,选择咬牙努力向前冲:“自己都不拼命,还指望谁来帮助你?”
为了对危机作出快速应对和处理,姚欣打散了公司原有的层级模式,全部人员重新形成更便于快速行动的小团队,大幅提高了公司内部沟通效率;为了“身先士卒”,姚欣带头不拿薪水,并号召高管主动降薪,以此增加员工凝聚力;有一段时间,姚欣特意给自己换了名片,拿掉了“总裁、CEO”的头衔而印上了“客户经理”的身份,和销售人员一起风里来雨里去地跑客户、谈合作……
2008年的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让姚欣感触颇深,许三多吼出的“不抛弃、不放弃”这句口号,很像姚欣内心的想法。当年年底,姚欣特意选了《士兵突击》里的一个片段在员工大会上播放,以此为员工鼓劲。
“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鼓舞了整个团队。2009年头,PPTV的营收一步步有了起色,终于度过了危机。
“实现科幻场景,非得很久以后吗?”
姚欣是一个追梦者。
谈到未来,他神采飞扬:“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应该是家庭互联网时代,这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在不久的将来,家里的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屏幕:早晨刷牙,镜子上就能显示天气预报; 吃早饭,桌面上就跳出了新闻摘要。科技的进步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实现科幻场景非得是很久以后吗?不一定,也许有的场景不久就会出现在现实生活里……”
为了进军“家庭互联网”时代,姚欣也正在脚踏实地地前进。
资本层面,PPTV一年前引入了苏宁云商和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总金额为4.2亿美元的注资,计划通过与电视终端厂商的合作实现电视智能化。人才层面,聚力传媒这几年引进了不少IT业人士,包括微软互联网业务部全球资深高管、微软虚拟地球部的创始人陶闯。技术层面,公司前不久宣布在业界率先实现H.265大规模高并发网络视频直播技术,清晰度比原有技术提升两到三倍,大屏幕电视通过宽带也能实现高清观看。内容层面,姚欣认为“电视是长视频,尤其是体育赛事、综艺节目的天下”,并针对此特点进行了创新布局。
有人觉得姚欣“改变世界”的理想有点异想天开。然而,十年如一日在“网络电视直播”这件事上专注、坚持、付出的姚欣,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
2008年汶川地震当晚,灾区信号中断,而聚力传媒因为和成都电视台有合作,在那里正好有服务器。经申报批准后,PPTV平台当晚就实现了向海外直播灾区情况,不少海外华侨通过PPTV第一时间了解了灾区信息。
每年春节对PPTV来说都是严酷的挑战:要保证海外华人能在网上看春晚直播。2006年,PPTV第一次做春晚直播,结束后客服邮箱几乎被挤爆,海外华人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一位老华侨手写了一封长信:“我上世纪70年代就出国了,这十几年一直听说大陆有春晚,从没看到过。今天通过PPTV看到了春晚、听到了乡音,很感动!”
2008年全程直播北京奥运会各项赛事,全球同时在线用户突破500万;2009年在线直播国庆60周年阅兵,创下600万华人同时在线收视纪录;2010年有1.75亿人通过PPTV网络电视在线观看了南非世界杯……在创业之路上,姚欣正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追逐一个个梦想。如今,姚欣的梦想又升级了——走向国际化,做成一家覆盖全球的媒体。

姚欣(左)在工作之余和员工一起玩一盘桌上足球。 本报记者 张驰 摄
荐稿人:wfl 2014-11-11 执行编辑:lry 2014-11-12 责任编辑:zjy 2014-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