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6-07-01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7月1日第13版 |
更快、更准!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
作者:本报记者周琳
阅读次数:5760
|
-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很火,叫“处于无人能敌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最近有一个女学霸回答了一下。
从事北斗相关研究工作十余年、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83年出生的徐颖,在最近放出来的视频里说——
“如果想破解北斗导航的军码系统,我们可能建议一些更简单的方式,那就是造时空机,穿越回到北斗军码设计的时候,在旁边偷听好了。这样的技术难度还可能低一点”。
来,黑妹带大家一起唱,无敌是多么,多么的寂寞~~~
大大曾说,我们科技总体上与发达国家比有差距,但要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到二〇五〇年都不可能赶上的核心技术领域,要研究“非对称”性赶超措施。上两个星期简直是中国黑科技大爆炸的两周,分别有——
6月15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公布,世界首个金属3D打印定制19CM人造脊椎植入物顺利完成。
6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一季度我国近三分之一新款智能手机搭载北斗导航,2020年前后向全球提供服务。
6月20日,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运算速度夺得世界第一。
6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重要科研成果,利用线性光学系统,在20公里的光纤线路中实现量子指纹识别,并突破经典极限,首次在信道容量上实现对经典通信的超越。
6月25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发射。
“更准”:北斗导航
如果要细数国际上最高大上的俱乐部,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恐怕算一个。它到现在只有四个会员,分别是美国GPS、欧洲伽利略GALILEO、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中国北斗COMPASS。而北斗无疑是其中年纪最小却势头最猛的一个。发展至今,黑妹搜索甚至发现,配备这北斗导航的无人机,已经在为锡林郭勒草原放牧的牧民看羊了。
技术和应用前景黑妹就不赘述了,但朋友圈里常常还是有人会转,“清华女生破解北斗送给美国获得表彰”“北斗上百亿的投资打水漂”等新闻,让外人误认为北斗不堪一击。实际情况其实是开头徐颖说的那样,那个清华女生只是破译了北斗的民码信号的伪码序列。她还说,“安装北斗系统后,我们国家的精确打击,由上千米变到几十米这样一个量级范围,连小动物也被吓坏了”。
不过,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比北斗系统早建设了大约20年,它一度处于垄断位置,且产业推广、用户习惯都成熟到位——现在最便宜的GPS芯片可能大约两美元左右,而北斗系统的芯片价格由于量产等原因可能仍然普遍在百元左右。徐颖说,用不起制约着北斗发展,但是用不起不是制约主要因素。不敢用、不想用,这才是制约北斗发展的重要原因。
应该给我们自己一点时间和信任。
“更精”:量子指纹识别
先看新闻介绍:我国科学家首次在信道容量上实现了对经典通信的超越,在20公里的光纤线路中实现了量子指纹识别。用黑妹的人话说就是,现在连在互联网上的东西(各种可穿戴设备等)越来越多了,每个东西都在送“快递”(传递各种数据),然而“公路”(光纤线路资源)就那么宽,互联网也“拥堵”了,业务量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增长。如果在“公路”不拓宽(光纤线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每个快递的“盒子”变小(传递最少的信息),就能减少拥堵。
量子通信有望破解上述难题,它利用光子的量子状态加载并传输信息,还可以控制不被窃听,但是你得确保对方接收到之后能听懂,也就是“量子指纹识别”,主要应用于遥远双方的信息比对。假设需要比对的信息量为100个单位,经典的指纹识别方法需要传送的最小信息量为10个单位,而通过量子指纹识别方法,利用量子力学的叠加原理,在理论上仅需传送2个单位的信息量就可以。
上述的研究中,就是最终实现了传输信息量相比经典极限降低84%的量子指纹识别。该实验不但是世界上首次突破经典极限的量子指纹识别,也是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信道容量相比经典信道的优越性。
这就是物理学上的“你锁了,对方就懂了”。
“更快”:“神威·太湖之光”
在神威·太湖之光拿到全球最快之前,“天河二号”已经在榜首的位置呆了六年。与“天河二号”使用英特尔芯片不一样,“神威太湖之光”使用的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国际上是这样评价的:“中国在国际TOP500组织第47期榜单上保持第一名的位置,凭借的是一个完全基于中国设计、制造处理器而打造的新系统。”
2015年年初,美国政府禁止其企业向中国出口与超级计算机相关的技术,结果禁令却让中国人警醒,不可能在核心技术上依赖他人。一年后,神威登顶。它到底有多快:简单来说,这套系统1分钟的计算能力,相当于全球72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如果用2016年生产的主流笔记本电脑或个人台式机作参照,“太湖之光”相当于200多万台普通电脑。
速度和数量并非一切,“重机器、轻环境、轻应用”的做法也需扭转。我们需要的是一整个生态,而非一台机器。
真的是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霸业工匠心!
荐稿人:lry 2016-07-01 执行编辑:lry 2016-07-01 责任编辑:zjy 2016-07-01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