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残障翻译家写就70多部译著
“虽然年过八十,但我的脚步还想往前挪。不能奔、不能跑,那就往前挪。”昨天下午,市作协、市残联为翻译家王志冲新著《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传》举办研讨会。王志冲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到场,视频中他的话语,让人动容。
14岁时经诊断是强直性脊柱炎,病情很快恶化,不能下地走路后,王志冲中断了学业。之后的两年,对他而言,是痛苦的回忆。病发时,他经常是在不清醒的状态中度过,似醒非醒地僵卧,双腿断续抽搐。母校图书馆的一位汤老师给他送来一大摞书,其中便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必须抓紧时间生活。一场暴病,或者一次横祸,都可能使生命终止。”书中的这句话从此成为王志冲一生的座右铭。他靠听广播自学俄语,出版了第一本译著《第一个劳动日》。
“十年浩劫”阻挡了王志冲的翻译之路,重新开始翻译事业后,他选择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1997年,王志冲开始翻译新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身只有头部和手部可以动,王志冲无法站也无法坐,写一会儿就得回到床上躺着休息。从“写字桌”到床短短的距离,他要挪好一会儿。学会电脑打字后,王志冲便在书桌上架一个架子,人倚在木梯子上写。就这样,王志冲交出了70多部译著,包括80多万字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信集》。
市作协党组书记汪澜说:“他的脸上从来看不到哀怨、悲伤,他的创作不断突破自我,从翻译到创作儿童文学,从翻译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到成为他的研究专家。”有人把王志冲称为“译著界的保尔·柯察金”,王志冲再三声明:“我既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早的译者,也不是唯一的译者。”病痛缠身,王志冲把自己每一部作品都看作随时可能发生的“最后一部”,但“继续读书、继续充电”是他不变的信念。
去年,王志冲收到“资深翻译家”证书,他高兴地说,这是生平唯一一张证书,因为初一就中止学业,曾有过唯一一张证书——广播电台自学俄语的结业证书被作为礼物送给了访问上海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夫人。在《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传》的跋中,他写道:“该如何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呢?我在思索。”
荐稿人:lry 2015-11-19 执行编辑:lry 2015-11-19 责任编辑:zjy 2015-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