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7-03-13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3月13日第14版

到南海追寻“尘世的诗篇”
作者:记者张建松  阅读次数:5278
记海洋沉积学家刘志飞

 

 据新华社“决心”号3月12日电(记者张建松)

 
    一位海洋学家曾经说:“在海底深处,流落着尘世的诗篇”。正在南海北部开展大洋钻探的“决心”号上,来自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的刘志飞教授,10多年来一直在南海追寻“尘世的诗篇”——深海沉积。
 
  站在“决心”号甲板凭栏临风、极目远眺,宝蓝色的南海浩瀚深邃、横无际涯。对于这片南海北部的美丽海域,刘志飞谙熟于心。
 
  过去几年来,他已经10多次乘船来到这里,战风斗浪、历经艰辛,在海底深处建立了全球先进的“深海沉积动力过程综合观测系统”,这是我国科学家持续开展深海沉积学研究的“野外实验室”。
 
  如今,就在距离“决心”号仅50海里左右的海底深处,刘志飞带领科研团队布设的12个站位、长度在1000-3300米之间的“综合锚系观测员”,正牢牢扎根于海底,日夜进行“蹲点调查”,观测记录这片海域的深海泥沙运动和海水流速、温度、盐度、混合强度等参数,并收集深海里的悬浮泥沙颗粒。
 
  “海底‘野外实验室’观测的是当今海洋沉积现象,通过‘决心’号从南海海底钻取的是古代沉积资料。将今论古,我们才能更好地研究过去;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预测未来。”刘志飞说。
 
  获得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刘志飞,最初的研究方向是青藏高原。为了将海陆结合起来研究,他来到同济大学,师从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2001年,他到法国巴黎南大学和里尔大学进一步深造,专攻海洋沉积学。
 
  回国后,刘志飞致力于南海深海沉积学和南海陆源碎屑物质“从源到汇”的海陆结合研究。南海是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边缘海,是全球接收陆源碎屑沉积物最多的半封闭海盆,还拥有保存完好的半深海沉积物质,是开展深海过程和深海沉积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南海深部计划”。在该计划支持下,刘志飞率先在南海开展了深海沉积搬运过程的观测研究,为理解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的机理做出贡献。
 
  长年与大海打交道的刘志飞,曾经参加过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208航次、IODP349航次,这已是他第3次上“决心”号。四月初,完成“决心”号这个航次后,他计划4月底再回到这片海域,对海底的“野外实验室”进行数据收集和观测设备维护保养。
 
  “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深海,超过2000米水深的深海区占海洋面积的84%。深海是人类未知的世界,蕴藏着无数科学奥秘,南海是我国深海研究的突破口。主导南海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讲好南海故事,我们责无旁贷。”刘志飞说。

 

 

荐稿人:lry   2017-03-13    执行编辑:lry   2017-03-13    责任编辑:tmy  2017-03-13

0
 

上一篇乡村教师兼做“摆渡人”,摆渡送学40年
下一篇月亮上有只“玉兔”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