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8-11-25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8年11月25日第5版 |
给“好工作”下个新定义 |
原标题:95后大学生,给“好工作”下个新定义 |
作者:文汇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阅读次数:6145
|
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大学生校园招聘的新动向,就像“试纸”一般,测出不少社会信息。 现在的大学生喜欢什么工作、就业偏好如何,都可从中窥得一二。当然,每年大学生的校招行情,本身也是经济的“晴雨表”,行业的冷热切换一看便知。 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发布的《上海市201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民营企业吸纳的2018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最多,约占26.9%。而“95后”已占2018届毕业生的近七成。 都说“90后”大学生是“新新一代”,随着“95后”登陆职场,他们的择业选择开始刷新人们对“好工作”的认识。什么叫好工作,“95后”给出了他们的定义。 记得前些年,校园里流传着一句“金句”:衡量“好工作”有一条简单的标准,即“钱多事少离家近”。据说,不少老师,包括社会人士,最初听到这句话时,心里还不免打鼓:“这不是好逸恶劳吗?”大学生是未来的希望,过分恋家、缺少担当,国家的未来怎么办? 好在各高校的就业报告一份份出炉,很多细分数据都在传递当今大学生就业去向的积极信号。 据最新发布的《上海市201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民营企业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2018届上海高校毕业生,逾1/4选择到民企就业。另外,6.8%的高校毕业生把自主创业作为最理想的就业选择,与上届相比上升了0.7个百分点。 名校大学生的就业风向,最能反映行业的冷暖走向。最近两年,沪上多所名校的学生在就业时,十分青睐高科技企业。不少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会把企业的创新能力放在择业的首要位置来考量。 一般来说,高科技企业有一些共通的特点,比如重视研发、鼓励创新、倡导团队合作。待遇总体尚可,但每个岗位的事儿肯定不少。和前些年公务员招考动辄“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盛况形成对比,如今大学生求“稳”的热情相对降低了,对鼓励创新、需要拼闯的工作劲头足了,这充分彰显出“95后”大学生的朝气与活力。 在企业人力资源圈子,有人归结出如今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新情况:五年里要跳槽个两三回,有点“坐不住”。有的企业主甚至还倒苦水:有的“95后”大学生今天来报到,感觉不合适,明天就辞职了,一点都不纠结。实际上,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下大学生就业时的自我主张,对于不合适的工作,不屈就、不将就。 曾几何时,职场上流行的文化是“熬”,往往规模越大的单位留给新进员工的空间越小,每个人都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做一颗“安静的螺丝钉”,慢慢熬出头,是不成文的规则。也就在这“慢慢熬”的过程中,很多年轻人的创意、闯劲被一点点消磨了。而今天的很多大学生,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即便毕业时没有选择创业,“双创”精神也已经融入了这一代人的群体气质。 年富力强的大学生,大多怀揣创业梦想,富有创新精神,勇于面对挑战。故此,在求职过程中,他们中的很多人倾向于选择“爱拼才会赢”——无论是小微企业还是创业企业,只要提供的发展空间足够大,只要企业本身崇尚创新、有活力、有潜力,他们就愿意一试。这种“敢于一试”的就业心态本就值得鼓励,是新人给职场带来的新气象。 好工作就像一双好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最了解。愿更多年轻人,都有一双慧眼,觅得一双“好鞋”,走出绚烂的人生之路。 (文章来源:《文汇报》2018年11月25日第5版)
荐稿人:ffy 2018-11-25 执行编辑:tmy 2018-11-25 责任编辑:xwf 2018-11-26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