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0-12-21 【编辑录入:ltzltz】 文章出处:《西安晚报》2010年12月13日第15版 |
“一问三不知”的丁肇中让人醒思 |
作者:雷钟哲
阅读次数:8194
|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 不知道出国留学状况,不知道大学的变化,不知道中国高校体制和发展前景——近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来到中山大学进行访问,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的回答大都是“不知道”。因为“这15年来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丁肇中幽默地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这样也就可以在回答其他问题的时候说不知道了”。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令人仰止的诺奖得主,却对合作院校的变化、出国留学的状况以及中国的高校体制和发展前景统统不知,这在我看来,正是这位科学家的可敬之处。诚如他在该校演讲中所说:自己100%的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度过,只做实验。而跟他一起工作的六百多位教授,丁肇中唯一要求他们的,也是只谈论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其它的事情他都概不过问。你看,这样一位专注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科学家,不去关心更不参与学术造假、论文剽窃、无心治学、只顾虚名,一头扎进科学实验之中,十五年心无旁骛,是不是更加璀璨耀眼呢? 其实,这回丁教授的“一问三不知”,跟几年前的一幕异曲同工,同样“惊人”。那是2004年11月的一天,地点在南航报告厅。当时整个大厅座无虚席,师生们专心致志聆听丁教授的精彩报告。报告结束后,按照惯例丁教授回答同学们的提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中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 “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2009年12月23日《劳动者报》)同样的一问三不知!而且回答“不知道”时,表情自然诚恳,没有任何做作的成分。这让在场的同学大感意外,有人窃窃私语起来,旋即丁教授微笑着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能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这几句话,让他再次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如果六年前的一问三不知,让我们见识了一位大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而如今似曾相识的一幕,却让我们认识了丁肇中一以贯之的求是与求实,一以贯之的坚持与坚守。他从不动摇,好比一个寻找宝藏的人,艰难跋涉,途中荆棘遍地困难重重,甚至都不知道宝藏是有是无,这比预设成果下的奋斗,需要更大的毅力。因为它完全是一种未知的探索,也只有在探索中证明探索的意义。没错,我们普通人对于丁教授的研究项目、意义未必了解,也不知道预定于明年2月4日发射升空的国际空间站上的大型科学实验——AMS-02计划,能不能找到宇宙中的反物质。但是,科普知识告诉我们,反物质是人类目前所知的威力最大的能量源。而且既不造成污染,也不产生辐射。但科学家说,地球上找不到这种物质,爱因斯坦也是基于相对论,预言过反物质的存在。反物质又在宇宙的何方?这些待解之谜的破解和反物质的应用,没准就是AMS-02计划的全部意义。 与丁肇中全身心地投入相反,在我们这里,如今项目公关、填表、评审会,却挤占了科研人员大量的科研时间,产生越来越多的“兼职科学家”和“双休日科学家”。所谓“兼职科学家”,是指原本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科学研究之上,而现在由于其他非科研事务的影响,只能远离科研一线,或者跟学生空对空地讨论科研问题,科研的主业,反倒成了“兼职”的事情。同样“双休日科学家”,就是说能把时间留给科研的,只剩下晚上和双休日了,其他时间和空间,早被繁杂的行政事务和无聊的各类会议,填充得满满当当。以致科学家自嘲:“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 谁能说得清楚,中国每天要开多少个会议,这些会又有多少涉及了科研人员,反正中国科协几年前开展的一项大型调查就已显示,科研人员职称越高,直接参与科研的时间越少。正高级职称仅有38%的时间从事直接科研活动。而大部分科研人员直接参加科研活动的时间,只能保证三分之一以上。由此可见,科学家说“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绝对是无奈的调侃。除此以外,恐怕“上级机关发文件,一级一级开会念;念完文件进饭店,谁也不想照着办”的事情,都算不上什么新闻。所以有人打趣说,有事找领导,领导在开会;若要谈工作,等头开完会;开完这个会,还有那个会;布置要开会,检查靠开会;开会是落实,落实是开会。问题是,让那些热衷开会或者开会就是他们的职业的人,整天泡在会议里倒也罢了,现在让科研人员也忝列其中,汇报总结“今年做了哪些工作,发表了多少文章,申请了多少专利,下一年度的计划是什么”。或者把宝贵的科研时间,让给项目公关、填表、评审等等,甚至一年填了47份表,最厚的一份200多页!这就难免让人诘问,除了开会、填表,难道就没有其它更为优化的方式吗?鲁迅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如果鲁迅的逻辑成立,那么是否可以认为,科学家的宝贵的生命,现在正被无端地戕害着。 科学家是时代的精英,他们比熊猫宝贵得多。如果我们还把他们当成宝贝,就不要干扰他们正常的科学研究,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探索。一些不三不四的会议,就不要打搅他们。做到这些,就是为社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为对科学实验而言,时间无疑就是成果。从这点上说,坦然于 “一问三不知” 的丁肇中,正值得我们醒而思之,正值得我们的研究人员和研究体制,加以学习和效仿。 荐稿人:109 2010-12-21 执行编辑:lry 2010--12--23 责任编辑:wdl 2010-12-26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