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 
             登录日期:2012-03-23 【编辑录入:zhujuy】 文章出处:文汇报 2012.3.23第一版  | 
    
| 污水厂来了女研究生 | 
| 
            作者:樊丽萍 
            阅读次数:7522
             | 
    
工作不满3年,蒋玲燕就当上了亚洲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的副厂长。有人 讲她运气好,有人夸她眼光好,其实都远远没说完整…… 污水厂来了女研究生 
 是个女的。 
 
 风光不仅规模亚洲最大,更是行业环保排头兵。可蒋玲燕当初去那里的时候,全 然另一番景象:污水、污泥,连空气里都飘着臭味,生产设备老旧、工艺落 后…… 
 
 眼光好,都远远没说完整。 
 
 
 时,白龙港正遭遇“人才危机”总投资22亿元的污水厂升级改造和扩建工程在紧锣 密鼓推进,全新的生物处理技术就要取代格栅、加药除污的落后工艺,处理城市 污水的能力和水平将大大提升……可是,瞧着全新的一整套设备,大家面面相 觑:老经验再丰富,眼下也用不上了。 
 攻的方向。她心里有个疙瘩:“总觉得自己的课题还差半口气,一些研究还没出 结果,就要毕业了。” 
 了点作用。“当时厂领导跟我谈,说把我当储备人才,等新项目交付使用,我可 以参加调试……”蒋玲燕说,这家地处偏远、收入不高、工作环境不好的工厂,能 吸引她的就是这样的机会:参与大项目,还有可能让自己把“差半口气”的研究做 下去。 选择到白龙港,还因为如今愿意给工科女生机会的企业实在太少,“很多企 业招人,都明确不要女生。”不过她也理解,同济大学许多毕业生,专业对口设 计单位,但在设计单位工作,很多时候要下工地,有些工地连个女厕所都没有, 还要接连出差……“如果换我当老板,也只招男生。” 
 
 们都学过,课题也做过好几个。但工厂里具体是怎么做的,如何读仪表参数,如 何统计生产报表,如何发现生产异常……都要实际接触了才知道。”蒋玲燕拍下各 种生产设备,琢磨这儿的工艺流程。 
 不时来一回这样的“强行军”。 
 2008年盛夏,污水厂改扩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蒋玲燕着手准备调试新设 备,又开始了“强行军”。有时,她拿着照相机在工地上寻找、记录施工问题;有 时,她头戴大草帽、身穿工作服、脚蹬套鞋,拿个手电筒,钻进输送污水和污泥 的渠道来回检查,“渠道里有没有残留的建筑垃圾、各种设备安装是否到位……” 蒋玲燕解释,“这些细枝末节都要紧,事关今后的生产安全。”她懂技术,必须亲 手排摸隐患。 
 十个老师傅当“帮手”。 
 数据才能验证自己的判断。她采集污水和污泥,然后做实验,一次次验证各项设 备是否已调试到位。这让老师傅们看得新奇。 
 的规模,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调试纪录。 
 
 
 易“一根筋”、“认死理”的工科生,要学着适应管理岗位。 
 白龙港的新设备刚投入生产不久,一些仪表的工作状态不佳,读数时常不准。蒋 玲燕布置了弥补措施:让工人们每天定时测量水质,用人工方法来校准读数。 
 作?”专家的发问让蒋玲燕哑口无言。她委屈:“怎么能说我们的工人作假?凭什 么就说人工数据不可信?” 
 加严密地监测每一个仪表读数,还顺势引进了“拐点分析”、“异常数据标注”等精 细化管理方式。白龙港的这个做法,后来被推广到兄弟企业。蒋玲燕亲历“进步” 过程,慢慢想明白了:做管理不比搞科研,要多听各方意见,善于集思广益、综 合平衡。 
 行,蒋玲燕总得盯牢工程建设公司和各家承包商,一旦新发现了质量纰漏,必须 立即找回责任方整改,这时“冲突”在所难免。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企业的利 益,同时把握谈判技巧、“见好就收”,是一门艺术。 
 比过去更忙,每天提前1小时上班,还经常加班加点,但她不抱怨能在这里得到 自己的发展空间、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她很开心。  | 
    
| 0 |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