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投递员叶其懂14年妥投信函报刊100% 温州苍南农村,一个上海知青的孩子,每天最盼望见到的是一身绿色工作装的邮递员出现在村里:上海外公外婆寄来的礼物,比如大白兔奶糖、全校第一支自动铅笔,都是从那只邮包里掏出来的。这个孩子因此立下心愿:做一名传递快乐的邮递员。 这个想做邮递员的孩子叫叶其懂。1998年,他成为普陀区曹杨新村邮政支局的一名邮递员,他的名字从此随着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传进了6120户居民家中。 14多年时间,他投递各类信函160多万件、报刊120多万份,妥投100%,被称为“百分百先生”;他总能奇迹般地将收信地址有误或模糊的“死信”变活;他还把老弱病残人员列为特殊用户,帮助他们代购邮票信封、代寄邮件、代领邮件和养老金、代缴水电煤公用事业费…… 每天,载着百八十斤的邮包骑行60公里
每天早上5点起床,6点上班。下班?叶其懂露出招牌式笑容,“没有固定的时间”。都说手写信越来越少,其实随着水电煤账单、商业信函、印刷品邮件的增多,小叶的邮包越来越重,有时候重达100多斤。个子不高的他每天骑行60多公里,穿梭在曹杨新村的几个小区之间,一天投送1600余件邮件。他说:“自行车一两年就要换一辆新的。” 曹杨新村住着许多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师大二村与知名高校比邻,居住着高校教师、知名学者,对邮件报刊的投递需求更大、要求也更高。小叶每次投递邮件前都要“捻一捻,翻一翻”,看清收件人名字、地址,复核无误后才将邮件、报刊送到收件人手中或准确、完整插入信报箱的格口内。雨天,他会用防水布遮挡邮件报刊,防止淋湿。 工作之余,叶其懂常会到投递邮路转上几圈,每幢楼房、用户、学校、商店的变动都会被记录在一本记事本上。叶其懂还把手机号码给了服务对象,方便他们约定投递邮件的时间。
讲诚信的“小年轻”
叶其懂的工作范围内有很多老式居民楼没有电梯,楼里居住的老人比较多,上下楼拿邮件不方便。只要老人在家,不管邮件多重,他都会奔上楼去,把邮件送到老人手中。 钱谷融家住师大二村,平时订阅和收到的报刊书籍,多得邮箱塞不下。叶其懂想着钱老年逾九旬,便主动提出送邮上门。久而久之,叶其懂与钱老成了忘年交。钱老总不忘对小叶施以拱手礼——这是他平时参加社会活动时行的最高礼节。 普陀区助残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天民的爱人吕美娟记着初识叶其懂的一点一滴:李家有许多份报纸要订,那个“个子小小的小年轻”初来乍到时,李老曾严肃地把他拒之门外。第二天,这个“小年轻”又笑嘻嘻地站在门口,李老当时忙,就说了一句“明天晚上8点来”。一旁的吕美娟都觉得太为难“小年轻”了。出乎她意料的是,次日,小伙子准时出现了。 此后每年,叶其懂都遵照李家的习惯,晚上去帮忙订报。因为协会下面人手紧张,李老后来把送给残疾人的棉被、电扇都交给了叶其懂寄递,哪怕寄送地址超出了他的工作范围,他还是一口应下,成了助残者协会的义务助残员。
死信恢复专家
去年最末,一封特殊的私人来信寄到了叶其懂的手里。尽管投递出去的信件难以计数,但叶其懂自己收信的次数却不多。皱皱巴巴的信封上的署名,他不认识,从信末“庞××拜托”的字眼,小叶猜测这是一封用户的求助信。 原来,寄信人庞老先生今年90多岁,年纪大了越来越想念失散40多年的表妹及家人,却只记得表妹一家住在安顺路上,具体门牌号记不清了。他曾经按照记忆中的地址写了几封信寄过去,却都被盖上“迁移地址不明”的邮戳被退了回来。老人找到叶其懂,因为叶其懂复活“死信”的能力远近闻名。 叶其懂曾先后“复活”了2200余封“死信”。有一次,他抢救一封死信“折腾”了52天,在休息时间搜寻了近10条弄堂。每到一条弄堂,他先问门卫有没有信上标注的“65号”,无果,就再问物业、问居民……好不容易找到了疑似收件人,却无人在家,此后每天,他都会到这户人家看一次,终于在第52天,让这封来自美国的挂号信“安抵”。 为了复活“死信”,叶其懂发明了许多办法。比如“填空法”,对漏写小区名、门牌号或室号的信件,根据自己掌握的居民新村里楼宇情况、门牌号大小进行“填空”,按合理推断,逐号试投;“代查法”,对一些收件人变更的信件,跑属地派出所、居委会或物业公司,请他们代查;“查卡法”,利用做过送报员的优势和经验,直接翻阅报卡或从投递网络系统中查找收件人,找到相同名字的收件人,进行试投;“贴条法”,把“死信”的名址信息写在贴条上,在一些疑似的居民楼内信箱上进行张贴…… 现在,普陀区曹杨新村邮政支局成立了冠以叶其懂姓名的品牌服务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全体队员以“爱心邮路”为载体,了解市民的用邮需求,做好推广挂号邮件签约投箱工作,提高给据邮件妥投率,努力解决挂号邮件投递难、取件难等热点问题。他们还以服务特需用户为突破口,为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用户等提供送邮上楼、优先代寄包裹信件和扑灭死信等延伸服务。
推荐人:lry 2013-01-15 执行编辑:lry 2013-01-15 责任编辑:zjy 201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