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鹏
经历了高考的洗礼,度过了一个最轻松的暑假,再过大约一周时间,“95后”学生将正式亮相大学的舞台,在继续求学的同时,展开一段青春的旅程。
高中时候被父母、老师严加管教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批“95后”该如何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每个新生对于大学的学习充满憧憬,也存有许多疑问——大学的专业课程是否能够听懂?大学的教授是否都很严厉?四年之后该交一份怎样的答卷?……
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作为“过来人”的师兄师姐有着最新鲜最真实的经验和体会。
大学达人
@泡芙小薇——蒋若薇,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大四学生,典型“学霸”。曾从经管专业转入建筑学专业,绩点几乎满分。
@自由电台——黄启哲,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实习就业达人,在“文科女生就业难”的现状下,必定有不少心得分享。
@头头是道——何嘉乐,学机械的“理工男”,在团委学生工作和就业选择上都有独特经历。
@扬帆远航——吴弘扬,曾担任大学学生会主席,校园活动达人,对游学有独到见解。
@Sun——孙晓蕾,同济大学土木学院辅导员。
【专业篇】
专业不喜欢,能否转专业?
@泡芙小薇:听到过一个数字,大学新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的超过八成,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还没等入学,首先想到的就是入学之后怎样转专业。
首先要明确转专业的目的,无非两种:一种是对于某一个专业非常热衷,属于兴趣使然型;另一种就是为了去一个发展前景更好的专业,属于利益驱使型。
不管初衷为何,转专业对于每个新生而言都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不仅仅是转专业的过程需要通过层层考核,更是因为转到新的专业后也会面临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
我是从原来的经管学院转入建筑学院学习建筑学专业的,由于建筑学对学生绘画基础有要求,所以在保证大一一学年的成绩优异之外,还必须加强自己的绘画基础和创新能力。因为经管专业与建筑学专业要求相差较大,这也意味着,转入建筑学专业后,我将重修大一课程,这在客观上使我的本科学时延长了一年。对我而言,面对自己梦寐以求的专业,一切都是值得的。
可以说我非常幸运,大一以接近满分的绩点获得了转专业考试资格。记得当初建筑学的考题灵活而有趣,比如给你一张纸来制作一个简单的艺术装置,下午面试的时候要向考官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想法。
每年想要转入建筑、城规这样热门专业的学生不在少数,成功的比例只有10%左右。新生如果想要转专业,学习成绩是保障,平时多关注热衷专业的情况,及早做好准备。
通识教育都学些什么?
@自由电台:各个学校的通识教育培养机制各有区别,每届学生的培养计划也可能会有变化。但基本的框架是设置不同类别的文理基础课,要求学生在各个类别先修一定数量的学分。一些基础科目,如大学语文、物理、思想政治修养等公共课程,都是大一每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修到自己心仪专业,也许是高考分数差强人意,也许是填报志愿缺乏策略,也许是对当下专业了解不够,所以大学就提供了转专业这样一个机会。在大一结束时,各个院系会独立组织笔试面试等环节,招收一定数量的外专业学生。传统热门专业竞争依旧激烈,当然也有不少学科压力较大专业的学生会申请转专业。和选课一样,这些决定取决于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一定要慎重选择。建议可以在大一时旁听心仪专业的课程,或咨询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了解基本情况。
【课程篇】
开学是否存在分班考试?
@泡芙小薇:这个要因专业和学校而异,一般来说,有重点实验班的选拔可能需要大一入校之后进行考试,其他学校偶尔会进行英语测试,以便英文上课进行分班、分等级教学,至于大部分专业,都不需要进行考试。
如何提高英语水平?
@Sun:在大学里面英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科目。英语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首先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每天要抽时间学习英语。
除了认真上好英语课外,更简单易行的方法是看美剧、读英文报纸。经典的可以用来提高英语水平的美剧有很多,如《老友记》,反复看上几遍,听力就不会有很大问题。平时多读《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国际大报的文章,夯实自己的英文基础。
大学选修课有何玄妙?
@自由电台:回想当年,面对厚厚一本选课书,确实挑花了眼。我的经验是,BBS、人人网等社交平台要利用好。不少高校的BBS上都会有专门的课务版,学长学姐有关课程信息的分享都被精心编辑分类,从使用教材到授课考试方式,从老师风格到给分规律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人人网上也有不少的课程心得甚至是公共课笔记。我还记得自己刚入学的时候,就读到过前人名为“选课学概论”的系列日志,内容深入浅出,语言幽默犀利,远比学校安排的选课指导实用易懂,一时惊为天人,推荐给不少后来的学弟学妹。对于这些网络信息,要记得及时收集利用。不过,课程评价这样主观的信息,也不能偏听偏信,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结构短板综合分析。
最后,要提醒的是,绩点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为了GPA选修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课程,学得不开心,收获也不会很大。大学里有不少给分严格的老师仍旧是选课的大热门,大家看重的就是老师和课程本身的魅力。
【课外篇】
所修学分超过规定会扣钱吗?
@自由电台:培养计划上每学期要求的学分只是建议数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规划进行弹性选修。临近毕业,会有学分审核系统,计算出你超出的部分,学校会通知学生自行支付,每个学分100多元。如果对额外支出这部分费用有困难,可以考虑以旁听的方式对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
怎样才能争取到交换生名额?
@扬帆远航:交换生有不同的渠道,在不少高校,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交换生项目,学校外办也有一些交换生项目。一般来说,学院的项目专业性更强,学校的项目交流性更强,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
参加交换生项目对于开拓眼界、丰富知识、独立生活、心智成熟都很有帮助。要提醒大家的是,交换生项目会对学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进程。
所以,建议大家提早规划自己大学生涯的各个阶段,然后决定是否参与交换,以及在什么时间出去交换。当然,也可以完全不考虑这些,想做就做,年轻就有这个资本,不管怎么选择都没错。
假期游学项目基本上每个学院都有,学校和学院都会提供一些补贴,这是非常好的开阔眼界的机会,千万不要轻易错过。
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自由电台:这一块资源是很多同学忽略的,认为图书馆就是借书、自习的地方。
实际上,除了实体书,每年图书馆最大的投入就是电子资源数据库的购买,如国外知名的EBSCO、JSTOR,还有国内的知网、万方等,这其中有大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可以供你免费参考。图书馆也会定期举办讲座专门教授这些资源的使用方法,相信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除了电子资源,图书馆的阅览室也有各种分类,掌握好它们开放的时间,期末找不到自习教室的时候,你也能在这里从容淡定地窝在属于自己的一方学习天地里。
新生是否需要配置数码用品?
@头头是道:这个等进了学校后再考虑吧,不急于一时。如果真的需要再买,也不耽误这几天。况且,可能一些需要这些工具的专业对于电脑或者相机的配置还有特别要求,比如景观学专业。所以,数码学习用品建议等开学咨询过老师之后再买。
【未来篇】
如何准备考研?
@自由电台:首先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考研?有志于学术道路,希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本科专业不理想,想要换个专业扭转求职方向?自己所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长,本科仅仅学到皮毛,需要继续“修炼”?还是面对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心生胆怯,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或者只是离不开青春的怀抱,拒绝长大?想明白这些问题,再来决定是否考研,就无需纠结了。
一般来说,大三暑假是决定毕业去向的关键期,一旦做好选择就要和相关专业老师进行沟通,了解自己需要在什么方面加强学习。同时统一考试中的英语和政治也不能掉以轻心,可以尝试做做往年的试题,现在也有相应的培训机构在做考研的辅导,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备考方式。当然大四这个关键时期,大家难免因为前路未知而心态浮躁,这个时候需要你有坚定的意志,打好这场硬仗。
读研究生不止考研一个选择,每所学校每个院系都有一定数量的保研名额,只要你的成绩优秀,面试获得老师的认可,就可以免试修读研究生。而如果你有其他的心仪学校,就需要提前联系对方院系的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对方录取的要求,进而争取推荐外校面试研究生的资格,当然这样的名额更为稀缺,需要你无论是在成绩上还是相关研究上都要有出色的表现。所以对于大学新生,先别急着纠结要不要读研究生,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才是硬道理。
出国留学要做哪些准备?
@头头是道:同考研一样,出国也需要早做准备,托福、雅思、GRE成绩都要提前准备好,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要求,要做好调查和准备。
不少同学会选择留学中介来帮忙准备繁复的材料,不过中介收费较高,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身边也有通过“DIY”顺利申到一流大学的朋友,充分的功课和自身优异的专业成绩是必不可少的“硬件”。不过,和考研不同的是,国外大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社会活动经验,组织过社团活动,或者经常担任公益项目志愿者都是加分项。
实习与学业如何平衡?
@自由电台:丰富的实习经历绝对会是找工作最有竞争力的部分。不过,实习客观上会影响到正常的课业修读,如何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是立志毕业后求职的同学必须面对的问题。在选择实习的时候,也不要选择重合度高的岗位,要本着多学多看的心态,尝试各个行业的工作,这远比求职时看网上业内人士的“爆料”、“心经”来得可靠。
荐稿人:lry 2013-08-22 执行编辑:lry 2013-08-22 责任编辑:tmy 2013.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