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08-30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新民晚报》2013年8月27日第A27版

埋头记录生活 举头仰望星河
作者:孙云  阅读次数:6320
智障青年袁永瑞的文学作品近日首次展出,多年来,他执著追梦—— 埋头记录生活 举头仰望星河



■ 袁永瑞(左)参与个人作品布展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那是一双忧郁的眼睛/他看着前方/神情是带着几分落寞/不知道/他在看着谁?也许他在牵挂,牵挂他的家人/也许他在等待,等待他的爱人/到来……”

  

  这首小诗的主人,是一名39岁的智障人士——袁永瑞。

  

  几天前,袁永瑞的第一场文学作品展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展览中,已动笔几万字的自传体小说,为街头摄影作品配的几十首短诗,打动了每一位观众。

  

  “每一个孩子都是金子”,这是摄影者、长宁特教中心主任夏峰为袁永瑞举办这场展览的初衷。

  

  除了写作,袁永瑞还酷爱天文,唯一收入仅是“低保”的他,已订阅天文杂志二十余年,最大的心愿是拥有一台在梦里见过的天文望远镜,哪怕是二手货也好。


 

写作让他放松

  

 袁永瑞的右手拇指结着厚厚的老茧,这是他二十几年来每天伏案留下的印痕。而在展览现场悬挂的一张张稿纸,更是无声地展现他的努力。

  

  袁永瑞无法应付加减乘除的数学题,所以,母亲从不让他去超市购物,但是,只要讨来一两百元零花钱,他就会去上海书城,“不会计算没关系,反正每次都是花光为止。”尽管自己的收入少,退休的母亲也只有微薄工资,但他省吃俭用,订阅《新民晚报》等3份书报,每周去一两次图书馆,每月去两次上海书城,二十余平方米的家里堆满书籍和稿纸。

  

  说起创作起点,他说,小学时爱上美国科幻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改写的小作文《我也去大西洋底》发表在校刊上。袁永瑞第一次体验到自豪,从此一发不可收,即使到亲戚家玩,也一直趴在桌子上埋头写作。

  

  “人群让我紧张,文字让我放松,”如今的袁永瑞,每天要写四五千字自传体小说,灵感来的时候,一天甚至能写出二十多首小诗,“写作不仅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与自己对话,也是通过展现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这个特殊群体。”

  

背熟每个星图

  

  袁永瑞的背包里常年放着几件东西:一本《天文爱好者》杂志、一张月球地图、一叠信纸和一支笔。天文是他的第二个爱好,早在袁永瑞读小学时,母亲便发现,儿子特别喜欢凝视天空,还经常会问她:“妈妈,我能到月球上去吗?”

 

  很难想象,他无法计算星星的轨迹,也无力购买一个天文望远镜,却对天文有着浓厚兴趣,二十多年来每一本《天文爱好者》他都烂熟于心,在一张张图片中背出了每一个星座的星图。父亲逝世多年,独自把他拉扯大的母亲并不赞成他花太多精力和金钱在“无用”的天文和写作爱好上,更担心他一无所长,将来无法独立生活。然而,袁永瑞却很坚持,甚至以离家出走等方式抗争。幸而,长宁特教中心的老师和志愿者关注到他的闪光点,帮他争取到母亲的理解和支持,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志愿者项目组,帮助他出版作品、举办展览,一步步实现文学梦。

  

  近几个月来,每天下午4时结束华阳街道阳光之家的活动后,袁永瑞会步行20分钟,来到江苏路的一家咖啡馆。在那里,有一盏灯一直为他点亮。

  

  项目组长周盟告诉记者,过去,袁永瑞每天在肯德基餐厅里写作,每次只买一杯咖啡,敏感的他发现周围有异样的眼光。所以,周盟在朋友的咖啡馆里,为他安排了一个安静的角落,每天让他写上两三个小时。老板每天都会提供一杯免费咖啡。久而久之,咖啡馆的熟客知道了这个不知疲倦的特殊顾客,还为他积攒下十几杯“待用咖啡”。在这个角落里,袁永瑞可以毫无顾忌地沉浸在憧憬中。


 

荐稿人:xscclf 2013-08-30  执行编辑:lry 2013-08-30  责任编辑:tmy  2013.8.31

0
 

上一篇只唯实
下一篇给航天器插上翅膀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