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4-01-24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2014年1月24日第23版

“在压力下坚守科学精神”
作者:本报记者 赵兵  阅读次数:5718

   作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杰出人才的科学家,马永生是唯一一位来自企业的代表,也是一位长期将自己研发的理论成果应用于油气勘探生产实践的勘探家。20多年的油气勘探人生,马永生用脚步丈量大地,以科研探索宝藏,将青春奉献国家。

 

    1999年5月,马永生被任命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一直没有发现大型或特大型油气田,国外一些石油公司也认为中国南方海相领域无规模性油气形成的可能,还有老专家劝马永生放弃在这一地区打井,认为会徒劳无功。

 

    “冷水”泼来,马永生不畏困难。他带领团队从基础地质研究和地球物理工作做起,经过一系列严谨的考察和勘探测量,提出了探索海相深层、超深层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思路。针对当地碳酸盐岩的海相地质条件,马永生提出“不打‘高位’打‘低位’”的打井思路,这种勘探方式的大跨度在当时国内前所未有,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勘探部署。

 

    2001年8月,马永生提出了普光气田的发现井——普光1井部署方案。当年11月,普光1井开钻,2003年5月就到达了5700米的设计目的层,终于发现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巨厚的天然气层。随后,马永生又提出了普光气田整体部署方案,共部署并组织实施探井29口,勘探成功率高达93%。2007年,马永生带领团队再接再厉,取得了元坝等大型气田的重大突破,实现了几代地质学家的梦想。

 

    “要吃透前人的研究经验和积累,但不能盲信。”马永生当时连续3次向专家组作汇报,从一开始的70%专家反对到后来的70%专家认同,马永生的信心和坚持源自于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我不是神仙,也有走‘麦城’的时候,也打过空井。”马永生说。1999年,马永生在云南楚雄打了两口井,结果都是空井。“要知道,一口井就得花几千万元的投入!”当时,整个作业团队都面临巨大压力。面对失败,马永生首先给自己打气,然后给团队打气,“空井并非空无一物,加深地质认识是重要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居功不自傲,失败不气馁,马永生面对成败得失始终保持平衡的心态。

 

    在油气勘探领域,实际操作者有时会盲目乐观,决策层也可能会期望过高,产生误判,加大投入,结果有可能是一场空,造成了更大的资源浪费。马永生认为这时最应该摆正心态,坚持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不能夸大事实,“要敢于在压力下坚持科学家的底线,坚守科学精神。”

 

    取得荣誉时,马永生说,“成绩是团队协作的成果,不只属于我一个人。”做科研有成有败,马永生说,“成功了就为别人树立榜样,不成功就作一块‘石头’铺路。”

 

    2007年,在接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奖通知书时,需要马永生签字保证3年内不离开中国。马永生爽快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没有国家和组织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辈子都不会离开我的祖国!”

 

   荐稿人:xscclf    2014-01-24    执行编辑:lry    2014-01-24     责任编辑:tmy  2014.1.24

0
 

上一篇熊毅:相伴泥土一辈子
下一篇一个中国士兵的价值追求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