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4-02-21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4年2月21日头版头条

干活“上道”就能获得尊重
作者:本报记者 钱蓓  阅读次数:6949

“80后”陈豪杰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却在环卫岗位抡了5年扫帚,如今是管理200多人的清道班班长

12

  本报记者 钱蓓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细胞是个人——抽象的价值观理念要真正落地为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报道,“敬业精神”是首组稿件的落点所在。从身边的典型人物和普通百姓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敬业精神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认真端正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追求卓越的人生理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最为生动的写照。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这样的精神我们尤为需要。

  让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行动中去,融入到生活中去,让它成为引领社会前进的新引擎——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编者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陈豪杰做的是抡扫帚的工作,“俗称环卫工,也就是扫大街的。”不过他更喜欢“清道工”这个说法,“感觉更职业”。

  陈豪杰2008年进入长宁区的清道班,跟着老环卫工学会了扫地。现在,他是长宁区最年轻的清道班班长,管理着200多人的团队。

  “干活‘上道’就能获得尊重。”上海的冬天冻得人直想跳脚。在长宁区安龙路的道班房里,陈豪杰说起他的工作,言语间带着暖意。采访上午10点开始,那时他已经工作了5个多小时。
  
马夹袋随身带,眼里都是活儿

  “环卫工人分三类:清道工、清厕工、清运工,我那时应聘的就叫清道工。”这个词从肤色白净的“眼镜男”嘴里说出来,有一种冷静的职业感。那一年,他28岁,做过一些和计算机有关的工作。

  “读书和工作,能学以致用当然最好,但人生总有些事情不那么顺心。选了这个岗位,就踏踏实实地做了。”陈豪杰踏踏实实扫了半年街。专职清道工扫地是有技巧的,一个扫把两手拿,握空心拳,下面的手给个支点,上面的手带着扫帚柄划圈。用对了姿势发对了力,就不至于磨出满手的泡来。当然新手受伤是难免的,陈豪杰摊开双手:“当年的水泡都变成了现在的老茧。”

  陈豪杰习惯随身带个马夹袋,路遇垃圾低头就捡。时间长了手指过敏,指尖皮肤全裂开。2009年,他到安龙路道班做组长,每天都比别人到得早,总是第一个上马路,干完分内的活再去帮其他人。

  这种“眼里有活”的态度给他加了分。陈豪杰组内有四五十个成员,平均年龄45岁左右。“很多人对所谓的‘80后’大学生环卫工非常不屑,不相信上海小青年可以吃苦。”陈豪杰说,要在这个行业里赢得尊重,干活“上道”、做人“上道”都是必须的。现在,他领导着200多人的团队,负责长宁区北到天山路、南到虹桥路、西到威宁路、东到遵义路的道路清理工作。他是班长,手下有4个清道组——班长和员工都是离不开扫把的人。
  
环卫工眼里的秋梧桐和冬雪

  秋天的梧桐、冬天的雪、春节的鞭炮、夜市的烧烤……对普通人来说,它们是情调、气候、习俗和美味,在环卫工眼里,它们是工作量、工作量、工作量和工作量!

  陈豪杰以前也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现在作息变得跟“广场舞大妈”差不多:早上四五点,醒在闹钟响起之前;晚上10点,赶在大半个城市之前入睡。他睡下的时候,辖区里的夜排档刚刚苏醒,一直热闹到天亮。上早班的环卫工,面对的是厨余垃圾、一次性餐具、烧烤棒和满地污水油渍。

  “我们清扫时,有些摊位还没撤走。工人前脚扫完,他们后脚又扔。”环卫工和摊贩的争吵时有发生,陈豪杰告诉员工,一旦遇到争执,直接向班组长报告。班组长平息纷争,也只能靠“示弱”:“你看,我们挣点工资也不容易,你们就当帮帮忙了!”然后推一辆垃圾车过去,让对方直接把垃圾扔到车里。
  
更希望赢得人们的“平视”

  应聘清道工之前,陈豪杰做了点功课,“环卫行业的从业者都是四五十岁左右的人,整个队伍存在严重的年龄断层。”现在,陈豪杰团队里的11名组长有1个“70后”和10个“80后”,“环卫工队伍年轻化已经是一种趋势。”

  但外界对大学生环卫工还是充满好奇,有关的新闻常被热炒。陈豪杰认为这存在着偏见:大学生进这行,要么是走投无路不得不“放低身段”,要么是别有所图。

  也是因为固有偏见,社会对环卫工抱有不容分说的同情,环卫工属于很多人心里所认为“弱势群体”。这是一种让陈豪杰不舒服的状态,“做一个靠谱的环卫工,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应得的收入,凭借敬业精神获得晋升,和其他行业不都一样吗?”

  比起各种围观和同情,陈豪杰更希望赢得人们的“平视”,他相信环卫从业者的年轻化会改变偏见,“年轻环卫工将创造和老一辈不同的职业形象。”
  
对话价值观 愿意付出,总能有所回报
  记者:你去做环卫工,父母什么态度?
  陈豪杰:没有意见,他们对我的期望很简单,踏踏实实过日子就好。

  记者:经常听说一些年轻人择业“高不成低不就”,你有过这种纠结吗?
  陈豪杰:基本没有,可能和家庭环境有关吧,我容易知足。我家在哈密路上,小时候那一带是农田,父母都做过农民,非常淳朴。虽然没有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工作,但我相信人在任何岗位都可以体现价值,前提是要有敬业精神。

  记者:择业讲究“发展空间”,在这方面,你觉得环卫工是个有发展的职业吗?
  陈豪杰:我入行5年,从普通员工做起,后来被选为组长,之后又当了班长。对我来说这个过程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只要你在努力,总有人能看到,总会获得机会。

  记者:我采访过一个小学学历的年轻人,他从安徽来到上海,在一家知名酒店里端盘子,慢慢做到了主管。他觉得上海可以给踏实肯干的人提供机会和空间,这是上海的特色吗?
  陈豪杰:我觉得任何地方都是这样的,愿意付出,总能有所回报。我对班组里更年轻的成员说,要相信每个人都有机会,不要只想着眼前的苦和累,要想长远。

  记者:这就是“正能量”?
  陈豪杰:差不多。我觉得“正能量”就是给人希望、给人盼头的东西。我属于“正能量”比较充沛的人,相信生活总体是向好的。

 

荐稿人:lry 2014-02-21  执行编辑:lry 2014-02-21  责任编辑:tmy  2014.2.21

0
 

上一篇李剑 剪出多彩人生
下一篇想把事情做好就不觉得累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