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9-01-05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读《学记》有感
作者:法学院 邓 红   阅读次数:8960

微信图片_20190104081129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上有一篇文章《大学是读书的地方》,里面写到:一个人进入成年后还能有四年大块时间读书——整整四年时间只要读书就行,只做读书这一件事就行,这个人该有多么幸运、幸福!无需担忧生计,无需汗流浃背,无需风里雨里,只要花前树下河边湖畔读书即可,你说这岂不美上天了?我实在想象不出人世间还有比这更美更好的场景。

 

  是啊,大学是读书的地方。无论大学有多少项活动,读书都是最重要、最正确、以至最神圣的活动。读书不应该那么具有功利性,文字可以修身养性,你读的每一个字、每一本书都是你未来人生的一笔财富。从迈入大学,我也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我最近读完的一本书就是《学记》。

 

  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斟酌,其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

 

  《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只有千余字,却能微言大义,言简意赅,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字里行间,行云流水,简约精炼,字字珠玑,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包括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令人深思,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

 

  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等就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教育都是放在国家的首位,也说明了文化及学习的重要性,不论何时,我们都不可以停止学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教学相长”这样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教和学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

 

  “因材施教”是《学记》里提到很重要的一个教育规律,“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我们的教育需要遵循这个规律,学生的求学才会顺利。孔子总是了解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兄父,怎么能自作主张呢?”而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说:“当然应该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的讲话前后不一致。孔子解释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却退宿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地去做。”


  《学记》也给我们提供了教育的方法,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豫”“时”“孙”“摩”,即要防患于未然,教育合乎时宜,循序渐进,切磋琢磨。“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注重方法,把握度的大小。有的学生可能时有过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作为老师需“知其心,然后能就其失也”。所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纠正他们的过失。

 

  “长善而救其失”,发扬学生的优点,纠正他们的过失,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同时真诚的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我们也需学会“比物丑类”,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也需多思考,从学到的知识扩展思考开来,应用在其他学习和处理事情上,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学到更多。书本教给我们的远远不止那些文字,我们需开阔视野,看到更广的世界,如果只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就不利于我们学习了。

 

  《学记》中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教育也要不断的探索。尽管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但这些根本的理论不会失效。牢记经典再结合现实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其实不只教育,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方法法则。我们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善于发现总结规律,然后将其应用于实践当中,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一个“有心人”。

 

  中国教育体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不断改革发展当中,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借鉴古代一些优秀的教育方法,应用于今日的教育体制改革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当代大学生总是被各种事情和活动占据,社团活动、课业、考试、实习、恋爱、游戏、购物等等。越来越少的人能静下心来品一杯茶、读一本书。本科阶段我也被日常琐碎所困,时间被大量看似重要实则无用的事情所占据,因而浮躁不安焦虑迷茫。后来开始慢慢阅读,在文字中释放、净化自己,身心灵得以统一。也是文字陪我度过异乡为异客的孤独、焦虑紧张的考试周、封闭绝望的失恋期,陪我一起度过本科和研究生的快乐时光。感恩文字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所以读书吧,读书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荐稿人:xwf 2019-01-05  执行编辑:xwf 2019-01-05  责任编辑:ffy 2019-01-05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

0
 

上一篇让创新引领生活
下一篇少年当勉励,求知当在年少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