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9-01-07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
少年当勉励,求知当在年少 |
——读《希望永远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有感 |
作者: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胡竞文
阅读次数:9123
|
姥爷已是古稀之年,在外地读书的我,每每回家见到他,姥爷都会用亲切的乡音鼓励我“学习好、身体好”、“希望寄托在你们年轻人身上”。直至今日读了《希望永远寄托在青年人身上》这篇文章,才知道原来这话不是姥爷的原创,而是伟大领袖毛主席60年前的殷切寄语。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出席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庆典期间,在莫斯科大学接见留学苏联的学生和实习生代表时,发表的著名讲话。转眼60年过去,我们仍然被这句话激励着成长,老一代留学生身上留学报国的“海归精神”,在今天也依然熠熠生辉。 读罢文章,我产生了一些思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公派留苏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一批“海归”,他们是真正的“学霸”,不仅是从国内的大学、高中百里挑一选出来的,而且在苏联每一所学校都成了最好的学生。在那个年代,勤奋刻苦是留苏学生的标签,他们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星期天也成了“星期七”。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被送出国的,当时有“三百个农民养活一个留学生”的说法,所以他们一心好好学习,回来报效祖国,他们的学习成绩甚至令苏联同学仰慕。 这种专注学习、坚定踏实的状态,实在令我羡慕佩服。之前学院组织过一次“与院长午餐”的活动,院长提及他的学生时代,常常是沉浸在数学世界中,上课时在想,走路时在想,吃饭时也在想,回了宿舍,仍然在与同学们讨论问题。院长问起现在宿舍里还有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吗?大家在宿舍里会讨论问题吗?我们大部分同学尴尬的笑了笑,不能给出肯定的答复。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确实是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幸福成长起来的,周恩来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是报效祖国、建设国家似乎离我们很远,和平年代,无法金戈铁马沙场点兵,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有年轻的迷茫,又有各种娱乐的巨大诱惑,于是反思自己,是否太“荒于嬉”了呢。 而毛主席60年前的话,穿越时间,直击心灵,使人蓦然醍醐灌顶。 青年人应当是朝气蓬勃,如八九点钟的太阳一般,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正值青春年少,我们当然是要如同海绵一般汲取知识养分,努力探索一切未知,理解世界的奥秘! 上大学前,学习内容都很刻板,明确考纲下的教授知识,自然是限定在一种特定的范围内的。因此,可以说,以前的学习对我来说,并不是有趣、积极的。上了大学后,我才真正感到学习和知识的快乐。丰富的公选课使我了解到很多其他学科知识:“《理想国》导读”带我走近哲学世界,接触到这一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学科;“科学、文化与海洋”把神秘的大海展现在我眼前,同时为我娓娓道来科学与文化丝丝缕缕的联系;“公共关系”一课带我窥看这门社会科学的奥秘;“星期音乐会”使我置身音乐的海洋,仿佛无拘无束到乃是天地间一缕清风……专业课则带我深入学科,更感到她的魅力与难度:“西方哲学史”开启我对哲学的兴趣,现在也还记得古希腊、中世纪、近代西方那些哲学大家,成为不了他们,但渴求拜读他们的思想;“中国文学史”不同于高中语文课,以时间脉络讲述了历史长河中那些璀璨的人物与作品;“中国艺术史”是全新的领域,当我参观上海博物馆时,看到一幅幅课堂中讲过的作品,心头升起的快乐岂能以言语表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专业课,带我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以前的数学太简单,于是大言不惭喜欢数学,现在才发现我根本还没彻底认识她,关于她,我所未知的还有很多,不知何时才能真正触摸她,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人”,这条路也许很长,而我愿意一生陪着她。 知识何其美妙,未知多么迷人。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于惊异”,我想说,学习也该起于惊异。当遇到不会的问题(也许是具体问题,也许是抽象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时,那么,去学习吧。对于一些学科,有人会武断的说:“我不喜欢”,可我认为,如果只因为难,在尚不了解这门学科时就这么说,是不合理的,只有在认真学习过该学科后,才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已经知道她是什么样了,但我还是不喜欢她。”正因此,我们实在应该积极学习、勤奋学习、广泛学习。 同时,学习应不仅是一项由其自身引发的自发行为,也应是在崇高报国思想驱使下的自觉行为。学习的机会自古就来之不易,我们能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安心学习,不能不感恩伟大祖国对我们的庇佑。那个时代说“三百个农民养活一个留学生”,现在的情况当然不同,可是我们受教育的机会,仍然是建立在其他人的付出之上。个人的生命短暂易逝,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社会、国家中,才能求得更大的幸福。因此,我们在纯粹的学习过程中,当怀揣学成报国的理想,一个人的力量渺小,但我愿意做一滴水滴,与其他千千万如此想法的青年人一起,组成祖国建设的浪潮! 岁月如梭,距离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的讲话,已是60年光阴荏苒。现如今,站在新时代的当口,我们从未离梦想如此之近过,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希望,仍然在青年人身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通过演讲、座谈、信件等方式与青年频频互动,对当代中国青年寄予了殷切期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而要实现中国梦,就需要青年人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青年人当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正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所言“少年强,则国强。”希望,永远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少年自当勉励,求知当在年少。
荐稿人:xwf 2019-01-07 执行编辑:xwf 2019-01-07 责任编辑:ffy 2019-01-07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