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0-08-1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
读《哈佛商学院最后一课:什么是衡量人生正确标尺》有感 |
作者:土木学院 李 韬
阅读次数:9409
|
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全国以至全世界人民都笼入了焦虑不安的乌云之中。有人在家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有人在网上肆意散布悲观情绪;有人却“看准机会”大捞一笔国难财;还有人,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默默努力,给予我们希望、拨开我们头顶的乌云使社会重现阳光,他们就是逆行的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切断疫情传播途径的人民警察、社区干部以及志愿者。我相信,在这种突发状况下没有人不会心存畏惧,然而从除夕夜四方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到现在武汉病例清零、全国情况平稳,没有一个抗疫前线的工作者有过退缩,相反,我听到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便是我的人生价值! 这次我读到了《哈佛商学院最后一课:什么是衡量人生正确标尺》这篇文章,令我吃惊的是,在哈佛这样世界顶尖商学院的最后一课,教授并没有教学生们自己纵横商业多年的经验,而是引导大家去思考什么是正确的人生。其中的一句话令我感触颇深:“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幸福论认为,人生中最有力的激励因素不是金钱,而是那些学习的机会、在责任中成长的机会、为他人做贡献的机会、以及成就被认可的机会。”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疫情中英勇的斗士,毫无疑问,钟南山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疫情爆发最初期,钟老连夜从广州赶往武汉在动车上打瞌睡的照片刷遍了网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功成名就的钟老不顾安危毅然前往众人“谈之色变”的武汉,安定了全国人民的心,以个人的学识与经验判断极力阻止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造就了如今繁荣向好的国内局面,相信这种责任感与成就感是无论多少金钱都无法带来的。同样,在这场战斗中,还有戴N95口罩而脸上勒出道道伤痕的护士、费劲口舌劝阻大家集聚的社区服务者以及在岗劳累过度以致牺牲的医生警察,他们的责任感和个人价值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升华,我们必须向他们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在家的我也多次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究竟在何处。去年九月我实现了一直以来的参军梦,可是天不遂人愿,入伍几个星期过后我被查出心跳过缓被迫离开部队返回学校,似乎是上天给我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可是这次经历也让我体验到了最真实的军旅生活,我深刻地意识到在我们安定生活的背后,总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军龄13年的老班长、年级与我相仿却已在部队奉献4年青春的班副、军校毕业即申请分配边防的排长……回想大学过去三年无头苍蝇一般的自己,我惭愧不已。在3月5日的学习雷锋日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一滴水、一颗钉、一束光,雷锋从未远去,一直都在。我逐渐意识到,纵使无法在部队中奉献青春,也无法在疫情期间发光发热,我依旧可以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学习提升自我,在以后需要我的岗位上做一颗幸福的螺丝钉。 “五四”青年节央视发布的“后浪”演讲四处刷屏,激起了数百万青年的热血,可是评论区也少不了冷嘲热讽的人:大力倡导“努力无用论”、“享乐主义”。我想,鲁迅先生在多年前就已给我们指出了明路,“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向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每一个青年都是一盏燃烧正旺的烛火,只要我们每人都能发光发热温暖他人,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中国也会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最后我想说,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学习、思考,奉献社会。 荐稿人:关工委办公室 执行编辑:ffy 2020-07-27 责任编辑:xwf 2020-08-08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