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4-09-10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春山可望,明日可期
2024年网上征文获奖作品
作者:康希  阅读次数:391

018法学院康希.jpg

作者



  当记者问道:“有人说,中国有两个人,‘梁思成搞中国建筑史,董鉴泓搞中国城市史’。对于这一说法,您是如何看的?”

  董鉴泓老先生却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在意的是教好学生,干好事情。”

  董鉴泓先生是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主任、建筑系副系主任、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董鉴泓先生心里,脚踏实地的教育永远高于成就和赞誉。或者说,“教好学生,干好事情”就是对他而言最高的成就和荣誉。

  山水不语,斗转星移。习近平总书记说:“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纵使来时路筚路蓝缕,董鉴泓先生做到了无悔逐梦初心。董鉴泓先生1926年生于甘肃天水,抗战时,大学招生很少,四川和重庆相对招生较多,所以他就从天水去重庆参加高考。甘肃天水在抗战时是一个交通要道,有很多工程师在那里为了保家卫国而挥洒汗水和智慧。这也在青年董鉴泓先生的心里埋下了求索土木工程的理想。

  当时从天水到重庆没有公共交通,正好天水的玉门油田要把原油运到重庆炼油厂。简朴的运油车下面是油桶,上面是敞篷的,董鉴泓先生就是坐在运油车上,中途经过陕南、汉中,在酷暑中舟车劳顿将近十天才到达考场。董鉴泓先生回忆起来打趣说:“我一路坐在运油车上面,从白天晒到夜里,连头皮都晒黑了。”[1]

  当董鉴泓先生选择留在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选择走上讲台、带学生走进实践中去时,便一直在身体力行地体悟和“立德树人”的真正含义。他用毕生所学融入同济的三尺讲台,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这些同济学子们在祖国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体现了董鉴泓先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令人叹为观止,其影响也涉及到了教育领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响起:智能时代,教育何为?徐艳利和郭聪认为,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有关人的问题,是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2]。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本质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正确认识人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基础上,抓住国家发展和教育的根本问题,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立德树人,就是“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的过程,以师德大爱引领学生之德。

  若把青年比作种子,那国家就是丰沃的厚土,好的教育则是一阵春风,吹散阴翳,由此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柳莺春风煦,风过田芜绿”,师德润物细无声地燃起了青年心中奋斗的燎原星火。

  上学期,我的刑法老师杨猛老师突然缺席了一周的刑法课程。我们都感到非常疑惑,因为他平时总是提前到达教室,带着活力的微笑热情解答同学们的问题。直到一周后再次见面的刑法课上,我们才知道,他作为学校法学赛队的负责老师,在每天辅导赛队到深夜的同时,熬夜备课至凌晨,结果第二天在赶来上清晨第一节课时,因为身体承受不住高强度的辛劳而晕倒了。而他仍然坚持为我们上完一学期的课程,甚至额外安排了加课,将因为节假日而冲掉的课程内容补上。

  习近平总书记说:“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我想,我的老师们的确做到了为人民固根、为民族立魂,体现出同济大学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使命,激励着青年的我们不懈奋斗、燃烧自己的光和热。

  承继着师长们身体力行的教诲,我们新时代青年更应当将家国大义镌刻心间,将竹柏气节容纳胸膛。诚如克雷洛夫所言:“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我们常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这句话便形象地点名了行动之于现实和理想的连接作用。行动就是奋斗,有人眼中只有荒凉贫瘠的现实,于是永远跨不出追逐理想的脚步,被困在此岸;有人心中只有美好梦幻的理想,于是永远沉沦于幻象伸不出把握现实的手,只能仰望彼岸。因此,我们须要做到卡莱尔所言“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正是因为迎着晨光奋斗,甘坐科研的冷板凳,才有“屠呦呦”们的造福人间;正是因为迎着晨光奋斗,甘守故宫、敦煌的灰暗角落,才有樊锦诗等一批批大国工匠的妙手回春。奋斗,是因为相信任何微小的付出都会留下痕迹。对当下和未来的生活而言,我们的奋斗,乃至所走的最小的一步路都有意义。

  揆诸当下,很多人放弃奋斗的能力,甘愿“躺平”、甘愿成为“流水线上的肥皂”,甘愿碌碌无为蹉跎时间。为了不辜负仅有一次的生命,请做默默而平凡、厚积薄发的春草吧,在教育的春风下,春山可望;请多思多悟、常修常进,用挺拔昂扬的奋斗之姿打造属于自己的生生不息的理想花园,如此,明日方可期。


  [1] 肖雅文:《董鉴泓:我在意的是教好学生,干好事情》,载《解放日报》2021年11月30日第8版。

  [2] 徐艳利,郭聪:《智能时代,教育更要坚持“以人为本”》,载《光明日报》2024年3月26日第15版。




荐稿人:ffy 2024-09-10 执行编辑:ffy 2024-09-11 责任编辑:xwf 2024-09-11

0
 

上一篇教育强国,奋斗有我
下一篇教育强国,梦启星河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