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5-01-07 【编辑录入:ych】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
用关爱抚慰学生心灵 ——记杜建忠教授 |
《同济学子话恩师》 |
作者:杨景贵 张文路
阅读次数:110
|
每天早上 8 点,杜老师都会准时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做实验,从溶剂的干燥到反应体系的真空控制,从反应物的加料顺序到后处理的步步提纯,在近乎严苛的精细操作过程中,杜老师给学生传递的是一种对科学的敬畏精神,唯有最为严谨的操作,才能触碰到科学的奥妙。 在工作之余,杜老师十分关照学生的生活。在课题组,杜老师自掏腰包帮助贫困同学;天气炎热时,杜老师会给大家买雪糕,鼓励大家苦中作乐,克服困难做科研。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是很重要的。每一次组会上杜老师都会用几分钟时间询问大家最近身体状况和实验安全状况,并不厌其烦地叮嘱同学们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但是百密一疏,还是发生了一次意外,2013 级的一名直博生在做核磁制样时,手不小心被氘代试剂的瓶子锋利的瓶口划破了一个大口子,流了不少血。当时杜老师在办公室,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放下手头事情赶来。在得知学生已经送到医院,便开始在微信群里跟大家分析这个事情,告诉我们手被划破的瞬间体内的血流压力很大,是不会让有机溶剂流进身体里的,但仍然需要小心消毒避免感染。接着,老师又细致地讲解了一遍开氘代试剂瓶的基本方法,确保每个同学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最后,老师又组织我们去看望那个同学,带去了很多水果及慰问金,并嘱咐他换药时别让伤口沾到水。这份温暖也传递到了每一个在场的同学身上。 杜老师在组内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经常和大家交流。在群里面你一句我一句地交谈中,很难发现谁是老师谁是学生,感觉跟一个大家庭一样。上海雾霾最严重的时候,大家也在群里面讨论这个事情,从当天能见度说到很多口罩都不能防 PM2.5,老师就问怎么才能有效降低雾霾带来的危害,有同学提出了要某公司生产的一种口罩才可以。杜老师听说了,给所有人配备一个。当时连提出这个建议的同学都吃惊了,因为这种口罩很贵,而且使用寿命不长,但老师连价格都没有询问就买了。在老师看来,学生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老师曾和我们开玩笑说过,身体健康甚至比科研成果更加重要!平日里,老师也经常督促学生参加锻炼注意保护自己。在相对枯燥和繁重的科研生活中,杜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就是淅淅沥沥的夜雨一般,抚慰了躁动的心灵,点拨了迷茫的思绪。让我们在之后的路途中,走得更加自信和稳健。 杜建忠老师 2009 年年末来到同济大学任教。刚到同济,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老师在招了几个研究生后便开始一点一滴地建立实验室。老师很热心于科研,每天很早来实验室,常常是刚刚收拾干净一个台面,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实验结束,又及时与学生讨论。随着实验室的完善,学生的增加,杜老师的课题组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组里,杜老师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积极探寻自己的闪光点,就算失败或者长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杜老师也不会责备,而是认真地和大家讨论实验方案,总结错误经验,鼓励我们再作尝试。 在科研生活之余,杜老师对我们组里的博士生和研究生也十分关心和尽责。组里专门设置一个活动基金,供大家应急所用。老师明确表示,如果谁有困难,向他提出来。每逢过年过节,杜老师会做东组织聚会,这些时候往往是整个课题组最开心的时候,松弛了平常紧绷的神经,脱去了日常单调的实验服,有的只是欢声和笑语,杜老师往往会成为大家开玩笑的对象,成为大家的玩伴。 ——课题组学生 荐稿人:ych 2025-01-07 执行编辑:ych 2025-01-07 责任编辑:lxl 2025-01-09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