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5-04-08 【编辑录入:ych】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潜心做学问 精心育学子——记我的导师林涛教授
《同济学子话恩师》
作者:童徐能  阅读次数:331

  微信图片_20250408120802.png


  起初,我只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是我的老师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这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她一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她把一切事物的美展现在我的面前。她总是设法使我的生活充实、美满和有价值。

  ——海伦 · 凯勒有他抑扬顿挫的声音,同事们都尊敬他,同学们都喜欢他。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谦和而又有成就的人,在他自己的眼里,他是一个追求奋斗的快乐的人。有人吃而忘忧,有人睡而忘忧,也有人醉而忘忧。有人独乐而乐,有人众乐而乐,而他以教导学生为乐,以科研为乐,以同学们满意的眼光为乐。

  他,就是我的导师林涛教授。林老师忘我的工作精神, 对学生的宽容博爱,对学术的严谨,对科研的坚持,深深地感动着我。“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最大的幸运莫过于遇到一个好导师”,从这点来看,我无疑是幸运的。导师——导为思想之指引,师乃行为之表率。除了韩愈所言“传道、授业、解惑”,林老师更是我求学路上的灯塔、人生路上的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

  对于“治教”,可以说有着不同的做法:言教、身教、心教……言教虽为“经师”的主要凭借,但身教却使“人师”更得学生的信赖,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林老师平日里很少对我们督促抑或批评,但老师的身体力行在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很多认识老师的人给他的评价就是一句话:嗯,是个做学问的老师!

  不看老师的种种成就,不看其他人眼中的评价,仅作为老师的一名硕士生,在过去一年学习研究中感受着老师的严谨和执着,诠释老师学术成就上的不平凡正是来自平凡中的点点滴滴。正是这些点滴,为我们的研究树立了榜样,让我和师兄弟姐妹领悟了研究的真谛和魅力。

我们的论文研究过程可以说一路伴随着老师的鼓励和教诲。经常是林老师的指引让我茅塞顿开,重燃了对研究的信心和兴趣。记得我曾为毕业论文中一部分内容苦思冥想了两三个月,大量的文献资料及其中的理论模型和企业调研中的事实总有出入,我对自己的调研结果产生了怀疑,因为文献是经过大家反复论证的,而调研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观察。就是这道过不去的坎儿,几乎让我丧失了对研究的信心,认为自己可能真的不适合搞学术,我可能根本毕不了业。

  当我把想法跟老师交流以后,林老师认真分析后指出:“这是你到企业观察到的现象,是客观事实,我们应该尊重它。因为你平时查看的文献都是来自国外学者的研究,不同的研究环境带来不同的结果正说明了我们研究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中国的管理和企业做点有用的事情。现在要做的是去合理解释结果而不是全盘否定它。”老师的鼓励将我从绝望的深渊中拯救出来,他的这种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更是深深地教育了我。那几天,林老师时不时找我讨论,我们共同沉浸在研究的苦闷和快乐中。正是这种不断的思想火花的碰撞,让我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有了后来的研究思路和成果。我觉得像老师这样尊重事实,客观地看待结果,远离了急功近利,没有了虚假浮躁,使我在枯燥的研究中踏上发现之旅,并在其中“痛并快乐着”。他对我们说:“研究不只是为了毕业、晋升,不要一味地追求结果,成功是具有相对性的,只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学问,才会真正感受作研究的乐趣。”别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可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体会到了“苦中有乐”。

  老师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研究者, 独立科研的素质异常重要。所以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科研项目的宝贵机会,培养了我们在科研和学术研究之路上所必须的科学素养。在每年的国家项目申请过程中,老师总是先让我们独立完成申请书的初稿撰写,充分发挥我们的创新思维。但这并不代表老师的不闻不问,在老师的修改过程中,足以看到老师对研究的认真。在我们论文的修改稿中,密密麻麻布满老师的字迹,一字一句地推敲,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哪怕一个标点符号。记得一次写课题申请报告,因为一个名词的使用吃不准,老师春节当天还坐在电脑旁边,赶着查阅资料。

  老师时常跟我们说,做学问要严谨,做出来的东西首先是自己满意了,才可能是有价值的。当我们的思路出现不一致的时候,他会充分尊重我们的意见,和大家反复讨论,直到一方说服另一方为止。老师总是说:“你们在这个领域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可能很多思想是我所不及的,我正是希望你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当然是老师的谦虚之辞,但足以看到老师对待研究的客观和谦虚的态度。

正是林老师这种对待科研和学生的态度,成就了老师科研上的累累硕果和桃李满天下。老师指导的很多学生现在已经成为各个岗位上的精英,正在践行着老师的教诲和理念。

 

  “平平淡淡”师生情深

林老师不仅在学术上指引我们,还在思想和生活中对我们无微不至地关怀。回想与导师相处的日日夜夜,林老师和师母就如同父母一般关心和体贴。一个小小的电暖器,在我的内心感受到来自父母般的热心关怀和温暖;一句句嘘寒问暖的话语,让我体味着殷殷父母之心;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开启着我心灵与智慧的钥匙……感激之心,无以言表。这三年的生活,自己就像孩子一样沐浴在他们关怀的阳光之下。可以说,我是幸运的、幸福的。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寒假已至,但我和师兄为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申请,没有按时回家,而是在实验室里紧张地忙碌,研究的热情让我们忘却了上海冬天的阴冷,但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间。拿来家里的电暖气,放在实验室让我们取暖。真正是 “冬天里的一把火”呀!

  老师的爱闪烁着父母般的关怀和温暖,看到我们每天在实验室烧水喝,老师就从家里拿来了一些纯净水的水票。每次我们回家,林老师总是告诉我们,父母年纪大了,应该买些东西孝敬父母,而他出钱给我们的父母买礼物已成了林老师的“惯例”。为此,我父母也一直心存感恩。父母打电话时常说,不仅要和老师学做学问,更要多向老师学习做人的道理。

  其实就是这样,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平平淡淡,一些看起来平凡琐碎的事情,正体现出了林老师为人之师的高尚情怀。

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为什么老师永远充满动力,因为他们对学生爱得真切、爱得热烈。”林老师正是凭借这种对学生的爱,对科研的爱,潜心研究,教书育人。多少学生聆听过老师的教诲,多少青年教师得到过老师的启迪!老师说,他最欣慰的事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岗位上取得突出的业绩。

导师,就像灯塔,你不仅照亮学术道路上的方向,更是给予学生温暖和希望,您是精神上的激励者,是我们人生的榜样。谨以此文记述我的导师及我与林老师的师生之情,也借此表达我对林老师的尊敬和感谢。您不仅是我们学术导师,还是一位永远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荐稿人:ych 2025-04-08 执行编辑:ych 2025-04-08 责任编辑lxl 2025-04-12


0
 

上一篇恩师如父母——记我的导师和师母
下一篇“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记我的恩师钱雪军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