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5-06-24 【编辑录入:ych】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
学贵得师 亦贵得友 ——记恩师王蓓蕾 |
作者:陈颖莹
阅读次数:29
|
想必每名研究生在入学前都会猜测自己的研究生导师会是什么样的人,我也不例外,在入学前的暑假从学校官网上得知自己的导师是王蓓蕾老师时,便偷偷查找了她的资料,内心十分紧张。从照片上看,我的导师十分严肃,不苟言笑;从履历上看,她成果颇丰,公开发表的文章都在 C 刊,主持过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于是我更加忐忑了——作为推免入学的我,专业课可能远不如统招的同学基础扎实,直至开学前,每每想到此处我就坐立难安。终于在 9 月下旬报到日,在同文楼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她。那天阳光明媚却不炽热,天空虽然不似北方的天高云淡,却也蔚蓝清澈,我那些多余的忧虑也都随着与王老师的简单会面而烟消云散。那天之后,我原本的担心和不安都被王老师的真诚相待慢慢抚平,她认真严谨,热爱学术,温柔善良,尊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给我的研究生生涯增添了许多欢乐与温馨。 王蓓蕾老师关爱学生,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学术成长环境和机会,且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发展。进入研究生一年级的生活,我很努力地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研究生阶段学习和本科阶段学习有很大不同,蓓蕾老师通过两周一次的研讨,指导我如何找文献、看文献。由于本科阶段我对外语教学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蓓蕾老师贴心地为我和同门列出书单,但并未要求我们在某时间内必须读完,而是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阅读这些书目。同时,蓓蕾老师也很关心我们学校培养计划的完成,提前提醒我一些重要时间节点。此外,蓓蕾老师常带我们到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参加学术讲座和专家研讨。很多人文社科专业的同学有时会觉得自己读研好像并没有什么成长和进步,而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是在研究生一年级的下半学期。刚开始听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我感到困倦,特别是外籍专家的讲座,常常听着听着就睡着,然后被大家结束时的掌声叫醒。但后来,我发现我可以跟着讲座专家的思路,不再瞌睡,再到后来讲座问答环节向专家提问、与专家互动,并且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和蓓蕾老师、师姐做相关讨论,让我感到自己有所收获和满足。 我印象最深的是 2018 年 4 月在基地给埃利斯(Rod Ellis)教授做报告。寒假快结束时蓓蕾老师联系我,问我是否愿意参加这样一个活动。我十分心虚,认为自己是学术菜鸟,不足以给 Ellis 教授做报告。而且之前师姐告诉我 Ellis 教授是一位十分犀利的专家,但他提供的都是建设性意见,很有帮助。蓓蕾老师鼓励我抓住这次机会,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开学见面详细研讨。说实话,如果被教授训斥我自己倒没什么,但我很担心到时候让蓓蕾老师尴尬……经过近两个月的疯狂充电,最终这次报告成功了。欣喜之余,我对蓓蕾老师是满满的感激。 在快要结束研究生一年级学习生活的时候,蓓蕾老师在研讨时提醒我们好好利用暑假,做好下学期的开题工作,并提供了她现在主持的一些项目内容,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不做强制要求。我再三考虑之后加入了蓓蕾老师的国社科项目,进行高中英语选修课的调研。我慢慢上手之后,真切体会到初次见面时蓓蕾老师说的“搞教学相对本专业其他方向较难,是因为做教学研究需要和人打交道”。研究到了关键时期,合作校的老师不太配合使我不能收集数据,收不到数据论文该怎么写呢?何况那时已开过题。蓓蕾老师得知情况之后,迅速联系了合作校的英语组组长了解情况,并顺利帮我摆脱了当时的困境。 这一路蓓蕾老师给我了太多帮助和关心,感激两字已远远不够。生活上,蓓蕾老师也常和我们一起吃饭,不谈论学术,主要是了解我们最近的生活状态。这个时候蓓蕾老师就像是知心朋友,会为我们出主意、提建议,而且不忘说这只是她的看法,仅供参考。就像外语教学里的 scaffolding 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蓓蕾老师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真诚善良,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兴趣,让我们健康成长和不断发展。 王蓓蕾老师在学术上求实严谨,辛勤忘我。2018 年年初,得知蓓蕾老师暂时被借调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到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做专职研究员。我担心以后见她的机会会变少。可后来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蓓蕾老师在带领由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的队伍编写上海市高中英语教材之余,定期与我们研讨,关注我们的研究进展。 最让我感动的是, 在蓓蕾老师的督促下, 我终于把 4 月份和 Ellis教授做的报告撰写成论文。蓓蕾老师不厌其烦地帮助我看文章、提出修改意见,直到最后论文完成。说实话,中间有一段时间我厌烦了这篇文章,不想继续修改,甚至不想看到它。每次修改完得到蓓蕾老师的意见反馈都是一片红色的批注,让我看不到尽头。蓓蕾老师没有催促我,告诉我一篇好的论文是需要多次打磨、修改,才能真正成为一篇有意义、有价值的论文。最终论文要投出去的时候,我思考再三,决定让蓓蕾老师作第一作者。如果不是蓓蕾老师,可能就不会有现在的这篇文章;而且蓓蕾老师在半年的时间里帮助我审阅了无数次。可是蓓蕾老师告诉我:“颖莹,如果你想带上我的名字也可以,但是这篇文章是你的 idea, 你搜集、分析的数据, 按理你应该是第一作者, 我最多是第二作者。”蓓蕾老师的这种行为让我十分感动。 后来,蓓蕾老师团队的教材编写进入关键时期,我怕打扰到她,非紧急事件我都通过邮件联系她。有天我发现她常常凌晨一点左右回复我的邮件。一种敬佩感油然而生。正是因为蓓蕾老师给我树立的榜样和带来的影响,我决定也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像她那样的人,于是我决定考博,继续本专业方向的研究和探索。 我在研究生阶段最幸运的事就是有王蓓蕾老师做我的导师,从蓓蕾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我能感受得到她一直把教师这个身份放在首要位置。蓓蕾老师不仅在学术上引领我、指导我,在生活上也关心我、照顾我,我感到十分温暖。一个真正令人敬重的师者靠的不仅是学问,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品行修为。蓓蕾老师春风化雨,桃李满园,最后也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让蓓蕾老师骄傲的人。 荐稿人:ych 2025-06-24 执行编辑:ych 2025-06-24 责任编辑:lxl 2025-06-30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