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5-08-09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
退休教师的第101本日记 |
谨以此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世界反战争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谢添翼
阅读次数:16
|
作者 庄明远的手指轻轻抚过书架上那排泛黄的笔记本,每一本都标着年份,从1965年一直延续到2024年。这是他退休后仍在坚持的习惯——记录教育,观察生活。退休前是特级语文教师,退休后成了专职爷爷,但教育对他来说是一项终生事业。 “爷爷,我们历史课要排抗日话剧,您能帮我吗?”十四岁的庄小雨站在书房门口,校服外套搭在肩上,耳边的碎发用彩色发夹别着。 庄明远转过身,眼镜滑到鼻梁上,目光从镜片上方看向孙女。自从搬来和儿子志强一家同住,这样的求助并不常见。小雨更习惯用手机搜索问题答案,而不是请教这位“老古董”爷爷。 “抗日话剧?”庄明远的声音里有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你们选了什么剧本?” “《最后一课》,法国作家都德写的。老师改编成了中国版。”小雨向爷爷展示了手里的打印稿,“但我觉得演得比较假,有些同学还笑场了。” 庄明远取下眼镜,用衬衫衣角擦了擦镜片:“你知道为什么选《最后一课》吗?” “因为……要表现爱国精神?”小雨歪着头,“老师说这是经典篇目。” “不只是这样。”庄明远走向房间角落的老式樟木箱,从衬衫胸前的口袋掏出一把钥匙。小雨好奇地跟过去,她从没见过爷爷打开这个箱子。 樟木箱开启时发出沉闷的响声,一股淡淡的樟脑味混合着纸张的陈香飘出来。庄明远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本布制封面的册子,封面上墨写的“教师日记”四个字已经斑驳。 “这是一本我父亲的日记,时间是1937年到1945年。”庄明远的声音低沉下来,"他当时在苏州一所学校教书,学生和你现在差不多大。" 小雨睁大眼睛,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她从未了解过曾祖父,只知道家族里出过不少老师。 庄明远翻开日记,一张泛黄的照片滑落出来。照片上,一个穿长衫的年轻男子站在黑板前,黑板右上角钉着一面旗,写着“中国”,教室里坐着十几个衣衫朴素的孩子。 “这是1940年,苏州沦陷后第三年。”庄明远指着照片,“日本人规定所有学校必须教日语,取消中国历史和地理课。你曾祖父表面上服从,实际上每天早到一小时,在黑板上钉了这面小旗,给提前到校的学生偷偷讲中国历史。” 小雨轻轻拿起照片,指尖感受到纸张的脆弱。她颤抖的手紧握着它。 “看这里,1940年11月8日。”庄明远翻到日记某一页,“今日冒险讲授文天祥《正气歌》,学生十余人静默聆听,窗外忽传日军巡逻队脚步声。若明日不得再见,愿此歌长存孩子们心中。” 小雨的喉咙发紧。她想起历史课本上那些关于抗战的历史材料,和同学们排练时嘻嘻哈哈的态度。 庄明远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装订简陋的册子,封面上用毛笔写着《抗战课本选辑》。“这是你曾祖父和同事们秘密编印的教材,纸张是粗糙的草纸,还有几页油墨已经晕开了。但内容……”他翻开一页,指着上面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才是他们真正想教给孩子的。” 小雨接过册子,惊讶地发现上面除了印刷字,还有密密麻麻的铅笔批注。“爷爷,这些是什么?” “学生的笔记。这本传阅了二十多个孩子,他们在空白处写下课堂笔记,传给下一个人。”庄明远的声音变得柔软,“父亲曾告诉我,有个叫陈大勇的学生,拿到课本后连夜抄完全本,第二天原件就传给了下一个村子的学校。” 窗外暮色渐沉,书房里的灯光显得愈发温暖。小雨盘腿坐在地毯上,一页页翻看着那本抗战课本,庄明远则从樟木箱里陆续取出更多资料:他父亲用香烟盒背面写的教学计划,学生们用树皮制作的“作业本”,还有一张1944年的班级合影,照片上每个孩子显得坚强而严肃。 “爷爷,我们的话剧……”小雨咬着下唇,“能不能加入这些真实的故事?” 接下来的两周,庄明远的小书房成了话剧排练室。他教小雨用1940年代的发音方式朗读课文,告诉她教师如何用眼神和细微的手势传递润物无声的信息。 “不对。眼神是要坚定,但不是愤怒。”庄明远纠正着小雨的表演,“你曾祖父说过,他们教书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自己是谁。” 小雨的同学们最初还对庄明远这位“老爷爷顾问”持怀疑态度,但当庄明远展示那些泛黄的实物资料,讲述照片背后每个人的命运时,整个剧组的氛围渐渐变了。饰演日本军官的男生开始认真研究历史资料,负责道具的同学用旧台历仿制抗战课本,连其他班级的学生都来看他们排练。 演出当天,庄明远穿上了他退休时学校送的西装。大幕拉开,小雨饰演的教师站在舞台中央里,背后是仿制的抗战时期黑板,右上角钉着一面旗帜。 “同学们,”小雨的声音清亮而坚定,“今天可能是我们最后一堂语文课。明天,新的规定就要实施……” 庄明远坐在观众席上。当小雨拿出那本仿制的抗战课本,朗诵《正气歌》时,他仿佛看见了1940年的师生,在那个晨光熹微的教室里,冒着生命危险,薪火相传。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小雨的声音微微颤抖,“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礼堂里不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话剧的高潮部分是小雨根据爷爷讲述而设计的一个原创场景:放学后,教师偷偷将课本交给一个学生,让他抄写后传给下一个村子的学校。小雨说出曾祖父日记中的原话:“若明日不得再见,愿此歌长存孩子们心中”。庄明远再也控制不住,一滴泪水滑过脸颊。 演出结束后,全场起立鼓掌。小雨和同学们谢幕三次,最后她拉着爷爷一起上台。舞台灯光下,庄明远看不清台下观众的脸,但他感觉到,有一粒种子在这一刻完成了传承。 晚上,庄家三代人一起坐在阳台上喝茶。小雨翻阅着演出时用的课本:“爷爷,您知道吗?我们剧组决定把这次演出的视频和您那些资料一起,做一个抗战教育的小展览。历史老师说,这比课本生动多了。” 庄明远抚摸着孙女的头,想起父亲日记的最后一页:“1945年8月15日,今闻倭寇投降,全校师生喜极而泣。明远吾儿尚未足岁,待其长成,当告之此间种种,使知教育乃民族延续之根本。” 庄明远起身走进书房,从抽屉里取出一本笔记本。笔记本封面上写着“日记,101号”。他要写下今天的日记,这将是他的教育经历中,最特别的一篇。 荐稿人:ffy 2025-08-09 执行编辑:ych 2025-08-12 责任编辑:xwf 2025-08-23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