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5-08-02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
让和平与发展点亮世界前行之灯 |
2025年网上阅读征文获奖作品 |
作者:法学院 邢琳栋
阅读次数:152
|
作者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那是正义对邪恶、光明对黑暗、自由对奴役的胜利。而如今,时光流转,80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回首那段历史,每一个细节都依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枚勋章一直躺在奶奶的红木匣子里。 金质的五角星已经有些褪色,红色的珐琅釉出现了细小的裂纹,就像爷爷眼角的皱纹。小时候,我总爱偷偷拿出来把玩,冰凉的金属贴在掌心,仿佛能触摸到一段遥远的历史,引发我无限的遐想。“那是你爷爷用命换来的。”奶奶每次发现,都会这样念叨,从我手中拿过勋章,随后小心翼翼地把勋章放回原处。匣子里还有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爷爷穿着不合身的军装,站在延安的窑洞前,笑得腼腆。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鲐背之年的他仍然身骨硬朗、精神矍铄,即将启程去首都参加阅兵仪式。他小心翼翼地拿出金质勋章,用手帕细细擦拭,再规规整整地别到军装上。在我不断的追问与请求下,爷爷终于同意给我讲他的故事。那是个闷热的夏夜,蝉鸣声穿过纱窗,爷爷摇着蒲扇,目光却飘向了远方。 “我是1938年参的军,那年刚满16岁,为了打鬼子,谎报18岁。”爷爷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动什么,眼角的皱纹延伸出一条深邃而坚定的道路。“我们村32个年轻人一起走的,最后回来的,连我在内,只有3个。” 爷爷说,他参加的是敌后武工队,主要任务是破坏铁路、袭击日军运输队。最惨烈的一次是在娘子关附近伏击日军军列。 “那是1940年冬天,零下二十多度。”爷爷的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膝盖,“我们趴在雪地里等了整整一夜,等火车来了,队长一声令下,我们就冲上去炸铁轨。” 爷爷的描述让我不寒而栗:爆炸的火光张牙舞爪般袭来,日本兵如惊弓之鸟般疯狂扫射,战友们像割麦子一样倒下。他的班长为了掩护他,用身体挡住了一颗手榴弹。 “王班长才22岁,保定师范的学生,会写诗。”爷爷声音哽咽起来,面部也不自觉地抽搐,“他临死前塞给我一个小本子,上面写满了诗。最后一页写着:‘若我死去,请把我埋在春天里。’”奶奶悄悄抹眼泪,起身去给爷爷倒水。院子里那棵老槐树沙沙作响,像是无数英魂在叹息。 我不禁也跟着红了眼眶,现在回想,那样一个在战争中宁折不弯、坚毅果敢的人,在我五年级摔伤胳膊去省城大医院看病的启程之时,扒住摇下来的汽车车窗,泪流满面地哭喊道:“爷爷对不起你。爷爷没有照顾好你。” 思绪拉回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爷爷正在太行山区的野战医院养伤。“听到日本投降,没有人敢相信,大家都要追查这个谣言。”爷爷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直到医院的政委进了院里边,亲口宣布了这个好消息。大家又沉默了,没有声音,只有哭泣。”爷爷深呼一口气,抬头看向天上朦胧的月亮。“都想家了。打仗的时候不敢想家。” 但胜利的喜悦很快被内战的阴云冲散。爷爷复员回家时,发现家乡满目疮痍:他家的房子被炸毁了,父亲被日本人抓去修炮楼时累死了,妹妹在逃难途中走失了。 “这就是战争。”爷爷长叹一声,“没有真正的赢家。” 那天晚上,爷爷的精神出奇地好,又多给我讲了些往事。他说1944年在冀中平原,有一次他们被日军包围,是一位大娘把他们藏在红薯窖里才躲过一劫。 “老百姓才是真正的英雄。”爷爷反复说着这句话,眼里满是藏不住的感激和赞赏。“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早就死光了。”这让我想起陈毅将军说的:“淮海战役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爷爷作为老兵代表受邀参加。90多岁的他坚持自己走路,不要轮椅。老兵们身着褪色军装,坐在花车上缓缓驶过天安门,爷爷以颤抖的手标准地敬出军礼,另一手拿着一个鲜花装点的牌子,牌子上贴着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少年一身军装,正气凛然,目光坚毅。“那是王班长吗?王班长,春天来了,你看到了吗?”电视屏幕前的我也不禁泪流满面。年轻时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晚年时盛世和平四世同堂,我为我的爷爷感到骄傲与自豪。 去年整理爷爷遗物时,我在红木匣子底层发现了一个小布包,里面包着一块生锈的弹片和那个写满诗的小本子。本子的最后一页除了那行字,还有爷爷后来添上的一句话:“春天来了,你们看到了吗?” 窗外,暮春的风拂过老槐树的新叶,沙沙声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牺牲与重生、苦难与希望、创立与传承的故事。这个故事,我们会一直讲下去。 雕塑家丹尼尔·伯塞特曾这样评价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前用来纪念地雷受害者的巨大的断腿椅子雕塑:“这不是战争的纪念碑,而是和平的请愿书。”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辩证法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和平是发展的阳光雨露,发展是和平的根基沃土。当卢旺达农民在昔日战场种植咖啡,当柬埔寨儿童在排雷后的土地上奔跑,当哥伦比亚前游击队员放下武器成为导游,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创伤的愈合,更是人类文明的韧性生长。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习总书记如是说道。栽下和平之树,收获发展之果。这棵树需要各国共同培土,需要世代持续浇灌。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明白:选择和平不是怯懦,而是智慧;追求发展不是贪婪,而是责任。唯有让和平之树常青,人类才能共享发展的荫凉,文明的火种才能永续传递。 荐稿人:ffy 2025-08-02 执行编辑:ych 2025-08-04 责任编辑:xwf 2025-08-09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