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1-11-02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土木学院学生

《钱学森访谈录》读后感
作者:蔡景波   阅读次数:10124

  读完钱学森关于中国大学创新力不足的评论,感触颇深。创新精神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发展的力量之源,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然而,中国大学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仍然比较落后,虽然很多大学在积极开展学术创新,但是总的情况还是以考试为中心。在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中国大学不能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日常的教育因循守旧,并没有真正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太重,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仍有较大差别,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没有根本建立,从课堂到课外,学生的主动性仍然局限于围绕教师。这些都不利于活跃学术氛围的形成和维持,加之大学的教师的职称制度严格区分教师的级别,职称低的教师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中没有话语权,中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前景堪忧。

  中国大学对学生的创新活动认定存在不足。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成果不能得到有效肯定,付出了心血但没有回报,这严重扼杀了同学的创新积极性。在很多高校,创新活动被曲解为竞赛夺奖,与创新的本质思想背道而驰。大学的各种竞赛活动,建立在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上,很多只是增大了题目的难度,只是更高级别的期末考试,根本没有创新思想和内涵。创新就是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大学创新活动的认定不应该针对学科竞赛,而应该针对那些前人没有想过和研究过的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创新活动的难度远高于学习活动,学校要鼓励同学创新就要对他们付出的心血进行肯定,而不是单纯以失败和成功来衡量。许多成功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和总结的基础上的。同时,学校应该对同学的创新活动提供精神上的肯定和鼓励。把一些卓有成效的创新活动的参与者作为全体同学学习的榜样,对那些遭遇失败的创新活动的参与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关怀,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中国大学应该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技术、理论指导和材料设备帮助以及经费补助。大学生由于自身理论体系的不完善,很难正确地把握创新活动的研究方向,并且在一些关键地方容易遭遇难以逾越的障碍。这就需要学校提供指导,防止创新活动的夭折。同时,学生在进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稀缺的材料,这是学生顺利完成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学校应该积极配合,主动为同学们解决相关问题。有些学校害怕学生损坏仪器,拒绝提供实验室和相关材料支持。实际上,学校可以派专人看护,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创新活动的需要,又有效地保护了设备。最后,学校应该积极地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经费支持,大学生的创新活动也不例外。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费用包括资料、材料费、出行费等,这些费用不可能全部让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承担。我们学校这一点做的比较好,所有的科技创新活动都能得到学校的资助,而且资助的金额也是比较可观的。

  中国大学应该适当降低学生创新活动的申请难度,并加大对创新活动实施过程的监管力度。很多学生在想到一个好的创新计划后便开始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这时他们发现获得学校批准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这无疑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因为如果无法获批,就意味着自己的创新项目缺乏开展的物质条件,并且将来即使成功,也无法得到学校认可。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各个学校对创新过程的监督不够强。少部分学生拿着学校的资助金乱花,伪造支出凭据的事件时有发生。学校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积极预防创新活动“变质”。

  中国大学的创新不足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它的解决依赖于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依赖于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更依赖于全社会创新意识的提高。总之,中国大学创新力的提高任重而道远。


荐稿人:xwf 2011-10-02 执行编辑:xwf 2011-11-02 责任编辑:zjy 2011-11-02

0
 

上一篇心灵的重拾——读书心得
下一篇男儿有泪不轻弹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