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责任与大学的使命》是杨玉良校长在复旦大学“砺志讲坛”上的演讲,主要谈了大学的作用与任务,大学生的理想和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有许多观点和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下面我就基于杨玉良教授的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感受,抒发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杨玉良教授在文章中首先提到了“大学之魂”,他认为,正是“坚守性”和“创造性”构成了“大学之魂”,这里所说的“坚守性”是指坚守道德,坚守学术,坚守“精神的围墙”。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专业课叶霞飞老师上课跟我们讲的一些话,他说等到我们毕业出去进了设计院、规划院或者施工单位工作,碰到工程中一些不合理的设计,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不合理,但是不敢指出,还是要那么干,而他作为大学老师,却什么都可以说,因为他代表学校,他要保持他的专业性,他不受我们公司领导的限制。这应该是对大学“坚守性”的一个实际的例子,人一旦有了社会属性,就会被社会上的许多利益所牵绊,比如自己的工作饭碗,这些牵绊往往使人忘记了道德和学术原则,而在大学中,我们就是要寻根问底,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们只相信真理。有很多大学生到了社会上不能适应社会,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一份坚守道德,坚守学术的单纯。然而,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坚守吗?大学仅仅是学术和道德的世外桃源?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完全把大学和社会隔离了起来,我们遵守道德,我们研究学术,归根结底还是要成为社会的人才,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并且是社会中精英的一部分,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服务于社会,为社会的发展点亮指路明灯。 服务社会,是杨玉良教授说的大学的第三个使命,其中讲到二战的时候政府给大学投入资源,希望他们为反法西斯服务,而现在人们处于和平年代,大学的服务性该体现在哪里呢?我们享受了那么多社会的教育资源,我们又该为社会回报些什么?当然,学习仍然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将来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然而,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大学生能对社会的不合理说不,能敢于说出自己对社会的一些不满,这才是坚守的意义所在。然而,现在的大学似乎在被社会渐渐侵蚀,大学俨然成了小社会。我们校区地处嘉定黄渡镇,是上海的郊区,靠近江苏,比较偏僻,不像四平路校区周围有那么多店铺,非常热闹,但是让人不解的是学校中经常有“商业活动”,今天某某眼镜公司来推销眼镜,明天某某汽车公司带着一群养眼的车模在学校里花枝招展,且不说他们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单是他们宣传的吵闹声就已经把大学变成菜市场了。我不知道这些商家是有何权利在学校中吆喝,也很少有学生注意这个问题,因为这些宣传活动一多,学生都习惯了,但是少有学生能向学校反映这些问题,有想反映的也不知道向什么部门去反映,如果在学校里就这样忍气吞声,我们怎么指望学生到社会上指出问题。
其实,我一直觉得大学最重要的还是“创造性”,大学和高中的区别也就在于创造性,学生不应该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多领悟、多思考,突破书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所谓科研,简单点说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创新很多都只是为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和普通做作业没什么区别。一般都是老师提出几个选题,学生选了之后自己找论文,提出一些想法,但是由于学生掌握的资料和知识水平有限,一般自己的想法很难实现,然后就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其中的许多选题老师其实是早已有了答案的。这和真正的大学生创新有一定的差距,真正的大学生创新,最起码的一点选题应该是自己出的,也就是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凭着兴趣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不一定有结果,但是这过程便是极大的收获。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创新的模式,有时还不如一个家庭主妇发明一道新菜有价值。
有的老师是为了大学生创新而创新,有的学生可能是为了更好的“履历”而创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国教育的脱节性,使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学习,他们在高考前完全没有理想,杨玉良教授演讲的最后一点,说的是大学生为理想而学习,我认为人从学习的开始就应该是为理想而学习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把我们变成了考试机器,我们所有的“梦想”就是考个好分数,考上好大学,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考大学,但是在社会的舆论,父母的压力下,似乎考大学是我一生唯一的选择,也是我的价值所在。现在很多学校中都有一门叫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或者类似于这样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课,为什么要到大学才跟学生讲生涯规划,才跟学生谈理想? 难道这不是从小就应该跟我们谈的吗?难道只有大学生才能有理想?显然不是,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一直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即使他们不知道那叫理想,理想应该是自己主动愿意去实现的一件事情,我们在小学、初中、高中被社会和家人亲戚抹去了理想,全部变成高考,而到大学却又要我们找回自己的理想,那么必然当初我们进的学校和专业完全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那我们又怎么会有兴趣去学,又怎么会有精力去创造呢?创造必然是要建立在自己非常热爱的基础上的。所以说,应试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脱节是现在大学生缺乏理想和信念,在大学中迷茫的关键因素。我们小时候花了太多时间在解决三角函数问题上,而没有真正想过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
当然,教育的脱节也是因为我国教育体制不完善的缘故,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做好教育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教育资源有限,但是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性,不是每个人都要搞科研,如果把社会的教育资源好好分配,改变人们的高考价值观,教育资源还是可以满足人们需求的。
荐稿人:xwf 2012-10-22 执行编辑:xwf 2012-10-22 责任编辑:zjy 2012-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