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2-10-23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研究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读《要想活得精彩,不一定得是天才》有感
作者:廖 龙  阅读次数:8160

  上研究生后,我就开始格外关注职场信息,不断地思考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在关工委网站上读了上海师范大学柳延延教授的《要想活得精彩,不一定得是天才》一文后,很有感触,我对以后的职业道路的认识也清晰了不少。

  像我这样的青年,在网络上有个专属名词,叫“凤凰男”。凤凰男一般指出生于农村地区,家庭条件一般,通过自己的奋斗进入大城市念大学并在城市站稳脚跟的男青年。我现在仍然硕士在读,还没有“在城市站稳脚跟”,说自己是凤凰男,还是太太抬高了自己了。引入“凤凰男”概念仅为表明自己的境况。

  我来自一个大家庭,打我小时候起,因为成绩优异,就一直受到长辈们的宠爱,渐渐地,随着我步入大学,我发现自己逐渐承担起了“家族的希望”这样一个角色。我的长辈里学历最高的是中专,自我成了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后,全家上下开始围着我转,节衣缩食全力支持我在上海的开支,期盼我能“做出点成绩”,而我自己因为打小成绩优异,小学中学一直都很顺,在内心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但这种双高的环境却使我在大学时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差点一蹶不振。现在想来,想获得成功没有错,追求卓越也没有错,但过于强烈的欲望往往会令人看不清自己和眼前的路,会使人活在自己的理想里,最终导致失败。诚如柳延延教授所言,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没有才能并不要紧,只有发现得太晚,才是令人痛苦的。常言道: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

  是啊,一个人没有成功往往不是因为他走的太慢,而是走错了路。

  柳教授说,当今的社会认知有很荒谬的一面:普通人无价值、很悲惨,而且无可同情。全社会已习惯于认为,人应该志向远大,本领高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它既是个人的基业,也牵连“强国”、“合格的公民”、“优秀的中国人”等宏大概念。无数人拥挤在逃离做一个普通人的路上,可到头来,大多数人仍然无可避免的是一个普通人。

  现今,广大的青年在成才观上显得异常浮躁,表现在择业时为名为利考虑得过多,忽视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殊不知真正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的,不是名不是利,而是一份合适自己性格的工作,一份自己乐于从事的工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份自己喜欢并乐于从事的工作,必将是自己能做好,做出成绩的工作。很多人在就业时,都没有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路”。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大学课堂里面能否多一点关于个性分析与职业发展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性格,更准确地做好自己的定位,更早地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我们的社会应该对普通人、普通岗位给予更多的关注,尊重不同的价值取向,鼓励人们更多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去从事工作,获得报酬,鼓励人的天性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活得精彩,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荐稿人:xwf 2012-10-22 执行编辑:xwf 2012-10-22 责任编辑:zjy 2012-10-22

0
 

上一篇脱节的教育
下一篇志愿,从心出发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