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09-09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人文学院

不要让道德动机“绑架”志愿者
读《有偿志愿者:是对道德的背离吗》有感
作者:付煜锐  阅读次数:8851

  道德,动机与结果哪个更重要?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经久不衰。对于同样的行为结果,人们往往认为有纯粹道德动机的人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有偿志愿者:是对道德的背离吗》一文的作者通过列举国外事例及引用经典论据对有偿志愿服务进行辩解和支持。如作者所言,利益与道德并非“有你就没我”。无私奉献,只是志愿者诸多价值取向中的一种,当然也是人们最希望的一种。我对这种观点是赞同的。


付煜锐


  德动机出于人们内心自然的选择。孟子云:人皆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然而这并不能表明人性即善,人性中亦包含了恶的一面,人性总是不完满的。正因如此,每个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选择亦是不同。圣人无利己之心,然而芸芸大众多半皆有此心。中国人常抱怨说“好人无好报”,这就隐藏了一个功利观点——做好事在于求得“好报”。这种人性之弱点,也被近代功利主义所抓住。诚然,我们不能以功利主义来引领社会的价值观,但在现实条件下,将“利己”与“利他”平衡起来,或实现二者的共赢,这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志愿服务,要消耗志愿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这些额外负担有可能使志愿服务本身变得软弱无力,甚至最终耗掉志愿者的意志,使得道德本身的效应大打折扣。

  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道德模范。郭明义,陈光标,他们头顶光环,为民谋利,人们对其却亦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认为陈光标是赚眼球,谋名利,用金钱的赞助为其事业名声造势。然而最近雅安发生地震,陈光标的表现让那些批评过他的人闭上了嘴,像上次汶川地震一样,他再一次冲上前线,雇了近20台重型挖掘机开赴灾区,帮助打通了多条通往灾区的生死线路,为挽救更多的生命创造有利条件。这样的行为难能可贵,我们还能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上去谈论其“真正的道德动机”吗?

  在黑龙江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我有幸有两年在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大学志愿者是社会志愿者的主力军,大到重大赛事,重要活动的现场疏导、翻译和部门协助,小到去探望留守儿童,去给农民工子弟义务家教,为有需要帮助的人们献血等等。我们都怀着一颗为人们服务的心,乐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人,同时也在各项活动中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而这,其实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不也是掺含着道德动机不纯的表现吗?在我们与一些NGO组织和一些西部志愿者的接触中看到,他们也都是怀着理想和崇高道德追求的人,然而无偿服务有时会给那些真心想服务的人们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这项神圣的事业。所以适当的补偿是必要的,有偿劳动并不必然拉低动机,相反,它会使志愿服务能够进行的更长久,所带来的结果当然也更加有效。

  当然,并不是说有偿服务一定比无偿服务好,道德结果比道德动机重要。好的道德动机依然是我们这个社会所要持久追求的,因为它是基于我们人性中那部分本真的自然的向善的一面。我所要表明的是,和作者一样,不必把道德动机绑架于道德志愿者,在我们鼓励支持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们的同时,也不要忘了那些同样为自己也为社会造福谋利的人们,他们都一样重要。



 荐稿人:xwf 2013-09-09 执行编辑:ffy 2013-09-09 责任编辑:lxl 2013-09-09

0
 

上一篇有关道德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从迷茫到奋起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