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4-03-26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关工委土木学院分会 |
读《现在如何教书育人》有感 |
作者:土木工程学院 谈忠傲
阅读次数:7630
|
我阅读的文章是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校园文化下的一篇名为《现在如何教书育人》的文章,由蔡江南老师所写,2009年7月发表在《解放日报》上。这篇文章引发了我很多思考,也让我更多的了解到现在的大学老师们的一些情况。 文章让我不禁想起我上学期的钢结构老师陈以一教授,在我印象里,他是我大学里到目前为止最注重育人的老师,他的课程教学自然无可挑剔,课间他还不时抽出一些时间和我们谈谈做人的问题。很显然,大学里面的每门课程教学可是都比较紧张,老师们大都没有多余时间可我们大谈育人问题,他们大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事实是他们多没有表现出来。 蔡老师在这篇文章里谈到自己与学生期末考试之后的一些交流,如同他的学生一样,我也从来没有在考核完一门课程后接收到老师们的反馈信息。可能老师们的工作都很繁忙无法抽出这种时间,或者说这是我们对于从高中老师们找我们交流到大学需要我们主动找老师交流的这种转变的一些不适应。但不论从身边还是从社会现象上看,我们大学的教书育人方面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从复旦大学4.1投毒案到南昌研究生性窒息死亡事件,城市中最安详娴静的一角——大学中也总是发生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些事自然与当今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关,可能大学的教育重心太过偏向专业教育而忽视道德素质的培养。要知道优良的道德素质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学校不应忽视这方面的培养。从我身边的环境来看,同济的总体学风淳朴,但是各种偷盗事件不绝于耳。同时我们一直期望学校中能跟多一些人文教育方面的讲座,或是请些有故事的社会名人和我们谈谈这方面的亲身体会。 之后蔡老师用了很长篇幅谈到大学教授目前存在的一些诟病,也就是许多老师发现自身搞研究发表论文评级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更大,这本无可厚非,社会现状使然。这也是老师们自身人生的发展与规划。但是显然老师的时间有精力是有限的,在研究和论文上花去大量精力后,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所以就我在同济大学的一些亲身感受而言,年轻老师中教书不认真的比较多,真正受学生们爱戴的都是那些教书教的好,同时又有独特人格魅力的老师。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懂得和学生交流,一堂课的时间他们不光是用来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同时他们会结合一些社会上发生的事实尤其是一些和本专业有关的事件,如莲花河畔楼倒倒事件,他们会对此做一些讲解和评论。老师所讲内容吸引人,教学质量自然就好,于此同时老师自身的素养也会感染到在座的学生。 总之,教育二字已经被探讨了几千年,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水平已经越来越好,而且我们相信不久的未来中国的教育事业会更好。只是在这其中教师们起到了一线的作用,不论与学生相处的多或少,没相处一分钟就该发挥一分钟的光和热。
荐稿人:xwf 2014-03-28 执行编辑:ffy 2014-03-28 责任编辑:lxl 2014-03-28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