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4-03-26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关工委土木工程学院分会

不做世界名校搬运工
—读《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有感
作者:土木工程学院 毛烨琪  阅读次数:7768

  其实,打开网站,看着张张闪烁的图片、跳动的标题,我无从下手过。也是在一篇篇文章的翻阅中,我无意的打开,让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哈佛,这所百年名校深厚的魅力。


 DSC_9920_副本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

  我想,这些哈佛图书馆墙壁上永久的烙印,对我们并不陌生。微博上、人人上、各大网站上……这些句子都被用来激励年轻人奋斗,在青春。而对我们同济学子来说更是如此,图书馆墙壁上挂起的这些句子同样让身处校园的我们干劲十足。

  但看完了这篇文章,我最有感触的却不是字句中令人深有感悟的点滴,而是看着凌晨4点,哈佛图书馆人满为患的图片,感叹之余,不禁对比起我们平日不愁座位,只有在考试周前需要排起百米长队抢座位的图书馆,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异?是哈佛的自习空间不足?是我们的学习压力太大?是哈佛的课余活动太少?我想,答案都是否定的。

  其实说来也讽刺,同样是经历了百年风雨沉淀的高等学府,却需要借用别人的训言来鼓励自己的学生。我们装裱起了认为最为珍贵的积淀,但我却认为我们只是搬运了他人最为浅显的文化。在这句句精辟的训言背后,是我们看不见的校园正能量,是一种校园的氛围,是一种名校的态度。我们不能只做搬运工。

  在《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详细讲述了一些训言背后的人文故事。或是一些学术泰斗的事迹、或是学生们从大师身上学习到的点滴。而这些故事累积而成的,不仅仅是这20条训言,更是每个哈佛人都会学习、都会效仿、都会将其融入血液的正能量!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让我们学会了要用珍惜的态度把握时间。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告诉我们:如果你愿意开始,认清目标,打定主意去做一件事,永远不会嫌晚。

  这些道理,博大精深的中文也不乏更为精彩的表达,但这是哈佛的学者们留下的财富,是哈佛的学子们总结成的宝藏,是能够代代相传的精神,是能够如继承般烙在一代代哈佛学子心上的句子。

  可见,真正的名校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正能量,正如每个人的性格,成就了其自身的魅力与品格。我想,我们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当下,留学这股热潮从未降温,甚至是越发热络,成了众多学子的首选。去国外的名校深造,除了学术方面的关系,校园文化也成了选择留学的因素之一。哈佛女孩等等被海外名校录取的高材生也表示,独特的校园文化也成为了他们选择这些学校的原因。正如人的魅力,被吸引,才会选择。

  但由此,又会联想到目前,或者说是最近的中国高校近况。从“黄洋事件”开始引发的一系列高校恶意伤人事件,拉响了当下大学文化的警钟。过大的竞争压力、日益恶劣的同学关系、对“成功”的认识、尔虞我诈的社会心理传播……这样的校园,如何成就自己的魅力?那自然,也就只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搬运工而已。

  所以,我认为,是时候来真正发展一个大学真正的“性格”了!我们不缺大师,我们不缺精神上的财产,我们缺的只是一种发掘,一种宣传,一种继承,一种发扬,一种烙进心里的深度!

  我记得,第一次在图书馆二楼看见“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时,心中一动,但看到落款为“哈佛大学校训”时的落差,我更是难以忘怀。只希望不久的将来,相框中裱起的是我们同济人生命中的句子

 

 

 荐稿人:xwf 2014-03-26 执行编辑:ffy 2014-03-26 责任编辑:lxl 2014-03-26

0
 

上一篇读《现在如何教书育人》有感
下一篇读《我们应当怎样思考人生的价值》有感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