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4-12-31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关工委秘书处

关爱空巢老人
—读《回家是最好的年礼》有感
作者:电信学院学生 蒋娇龙  阅读次数:7209

  “物质代替不了感情,电话线代替不了拉拉手,客套话代替不了家常话,团圆是老人最急切的期盼”我被文章中作者的这句话深深地打动,因为它真切的反映了当代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蒋娇龙

 

  当代,不少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态,呈现一种令人堪忧之势。他们正经历着的苦痛与艰辛,理应受到我们全社会的关注。因为是农民身份,大多数空巢老人,正如他们的祖辈一样,有许多方面,是不可能与城镇单位的老人同日而语的。首先,他们无所谓“退休”,他们往往得活到老劳作到老;其次,他们更无“退休金”,他们唯有靠自己的双手,不停地劳动,或者从打工子女处,才能获得必要的生活费;其三,他们大多进不了“养老院”,在农村的许多地方,特别是落后地区,养老院要么缺乏,要么对这些农村老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些空巢老人,由于儿女长期不在身边,内心往往产生孤独感;特别是其中一些单身老人,这种孤独感就会愈加强烈。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的身边不乏这样孤苦伶仃的空巢老人:一位八十高龄的老奶奶,由于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不知何时死在家中,尸体腐臭了才被邻居偶然发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爷爷,因不堪身心的双重重负——既要操持家中的所有农活,以及照顾念初中的孙儿,同时,却又得不到在外打工的儿女的丝毫体恤,乃服毒自毙。诸如此类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不堪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这些孤单生活的老人,并不是没有子女,而是没有子女愿意把他们带在身边。他们嫌弃老人的唠叨,嫌弃老人的邋遢,嫌弃老人的生病。觉得老人是累赘,是负担,甚至是障碍!现在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和老人住一起?不用调查,看看身边,并心中就已明了。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很多民族把乌鸦当做神鸟,比如彝族人,他们自己的日子过得再苦,只要自己碗里有吃的,必会从碗里拨一些食物给乌鸦吃。因为乌鸦反哺,懂得感恩。乌鸦,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如果我们都像乌鸦那样,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回报父母辛勤养育之劳,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希望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能够给世人一个学习的榜样,感恩——成为一种义无反顾的力量,这样社会及家庭必会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那些空巢老人,或者是老人们,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晚年生活会无比幸福,无比安详。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世的时候,尽我们的努力,不要吝啬你的钱财,不要吝啬你的时间,不要吝啬你的问候,不要吝啬你的关爱,让他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过好每一天。

  也许,今天,他们看到了夕阳,明天,就看不到日出了!孝敬父母永远不要等!

 

 

荐稿人:xwf 2014-12-31 责任编辑:xwf 2014-12-31 

0
 

上一篇读《女孩,你为什么沉不住气奋斗》有感
下一篇读《同济大学史》有感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