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5-11-14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感谢生活中的苦难
作者:土木工程学院 陈 昂  阅读次数:6888

    杨福家院士在《年轻人怎样成长》一文末尾,引用了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一句: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杨院士告诫青年人,在艰苦环境下的锻炼,一定会帮助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读罢这一席话,自己胸中积蓄已久的感想砰然爆发。

 

陈昂

 

    自己出生在川西的一个农家小院,祖上历代以务农为生。川西地区普遍流行的风俗习惯是儿子结婚成家后,就必须得和自己的父母分家,自立门户,独立经营自己的小家。从我记事起,祖父母与父母就从属于两个独立的体系,父亲当时身体不太好,但祖父母却很少对父亲有过帮衬,我们的三口之家全靠父母两人来维持,但一直处于一种入不敷出的状态,以至于我发高烧竟连5元钱的药费都拿不出来。

 

    村里和我年纪相仿的小孩有二十多个,相比之下,自己则是更早地开始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小时候上学,几乎没有零花钱的概念,现在我都还能回忆起来当年看着别的小孩隔三差五买零食自己羡慕不已的情形。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背上背篓去地里面割猪草,回来后还得剁细等父母晚上回来喂猪。稍大一点后,每到农忙时还得下田帮忙,割麦、犁田、插秧、锄草、收割、晒谷等等,而别人家的小孩却能在家里玩,免受劳累之苦。

 

    从童年乃至于到少年的这段经历来看,无疑自己是同辈小孩中“最惨”的一个,早早地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当时觉得特别悲酸、特别不幸,感叹别的小孩怎么就那么幸福,能常常吃到肉,也不用经受劳动之苦。现在二十多岁再回过头来看童年的苦难,自己常怀的是一种感恩之情。童年的这段经历,在自己身上深深地烙下了农家子弟所特有的一些印记,不怕吃苦、不怕艰辛,更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了读书对于个人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父亲有个表弟九十年代考入成都某个专科学校,后又到上海发展,现在已是公司的中层领导,算是一个通过读书改变个人乃至家庭命运的鲜活例子。很小时,父母就以他的整个经历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免得以后像他们一代人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为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劳碌奔波,却也只能处于一个基本温饱的状态。中国的农民是一个最为勤劳的群体,但终年的辛苦劳作却并没有给自己或家人带来些许改变。以前农民每年要上交粮食,自己很小就帮母亲把粮食装车运到镇上的粮站,当时为了省一点运费,自己家没有租用拖拉机等运输车辆,而是借邻居家的三轮车一路走到粮站。我至今还能记得在路上给母亲推车的情形,当时还没有生活不易的感觉,但看着城里人不用交粮、也不用推着三轮车走十几里路,也在想为什么自己家就不行呢。

 

    早早地经历到生活中苦难与艰辛,自己从小读书就较为努力,开始是漫无目的读书或者认为是为父母读书,后来才逐渐认识到读书改变命运。到今天也还记得初中夏夜为准备中考,躲到学校恶臭熏天的厕所里看书、复习;冬天早上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用冰凉刺骨的井水洗漱后,就着楼道昏黄的灯光复习英语;高中三年一心扑在高考上,晚上也常常熬夜到十二点左右;大学为了保送读研,自己整个大学三年都在为之不懈努力。当时觉得很辛苦,尤其是与周围的同学做对比,但从读书的角度来说,我是曾经所有同学中走得最远的一个之一。从成都到武汉,再由武汉到上海,自己凭借曾经的辛苦付出,一步一步地走出待了近二十年的川西农村,也有机会见识到四川盆地以外更为广阔的大千世界。

 

    以前曾和同学聊起自己的这些经历,他问我怎么评判自己一路走来的辛苦历程,我告诉他,小时候看着别的小孩有零食吃、有新衣服穿、还不用下田劳动,自己是十分羡慕的,也曾想过自己为什么没有生在别的家庭,为什么自己家就这样的寒酸、贫困;读书时,看着别的同学早上睡懒觉、中午出去打球、晚上早早地回宿舍睡觉,自己也曾动摇过,也曾想过自己为什么这么拼,凭什么就只许别人玩,而自己却只能待在教室里学习。但最后自己还是咬牙挺过来了,一路读书走到今天的地步。虽然还未毕业进入社会,但自己的未来应该还是比较光明的,而作为一个农村小子,能有今天的这种巨大改变,最应感谢这一路的辛酸与困苦。现在想想当年吃的那些苦,自己都很佩服自己的毅力,而这些经历所带来的一些个人品质已深深地根植于个人的品行中,并将对未来个人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感谢生活中的苦难,虽曾让我遍体鳞伤,但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早已成我最强壮的地方。

 

 

                                             

荐稿人:xwf   执行编辑:xwf  2 015-11-14   责任编辑:ffy  2015-11-14

0
 

上一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下一篇走自尊自主自强的道路——观纪录片《桥梁大师李国豪》有感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