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5-12-22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
作者: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杨章明  阅读次数:10850
——中国首届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中国在北京举办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引起国内外社科理论界和媒体界的关注,它的成功召开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实践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本文浅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wizdlpa4t5yibgc

作  者
 


    一、中国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概述


    2015年10月10日—11日,中国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中外学者有近400多人,其中国外学者有50余人,来自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俄国、美国、澳大利亚、塞内加尔等20多个国家。国内学者有全国高校、社科院,党校系统的理论工作者,还有一些企业家和社会组织的代表。


    会议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发展。

    会议共设八个分论坛,三个高端专场对话。


    八个分论坛:
    1)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及其编译;
    3)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体系;
    4)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5)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文化;
    6)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7)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的未来走向;
    8)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个高端专场对话:
    1)落后国家发展道路与马克思主义;
    2)中国道路与市场社会主义;

    3)中国近现代发展与马克思主义。


    二天会议有7位学者作主旨演讲。在八个分论坛和三个高端专场对话中有140多位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踊跃发言,大会取得丰硕成果,引发热烈讨论后圆满落幕。


    经过广泛的讨论后,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顾海良在大会闭幕式上宣读了与会者一致通过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学者共识》简称《共识》。


    《共识》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也是影响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之一;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和时代精神;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发展;面对困扰当今国际社会的各种复杂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走出困境,走向未来的指路明灯。


    根据《共识》,北京大学将在会后出版中英文《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和《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交流研究成果;下一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召开。


    二、中国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胜利召开的时代背景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160多年的历史进程来看,既有成功和创新,也有失误与挑战,特别是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系后,落后的苏俄迅速崛起。仅十几年时间实现了工业化。经济社会发展总量超过了英国、法国、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第一,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欧洲的主战场。并与美英法中等盟国一起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取得二战的伟大胜利,组建了“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宪章”。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指明了了方向。


    苏联的社会主义对世界发展作过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显露。并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引起广大劳动群众的不满和反对。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对苏联施加各种压力。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共解散。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失败了,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遭到重大挫折。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此美国开始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霸权主义国。


    美国日籍学者福山发表《社会主义终结》的文章。西方一些反共反社会主义者得意忘形,不过东西方一些学者和政治家们并不认同福山的观点,认为苏联式社会主义的失败,消失,不能等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和消失,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消失或过时。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对苏东事件,”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还说过:”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因为它是真理,它代表了全世界大多数人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高举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发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GDP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95年欧洲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巴黎举办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会议决定每三年一届,持续办了六届。每次会议都有数百人到上千人参加。


    1998年世界马克思主义者在法国巴黎举行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大会,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费.拉扎尔夫在致辞中说:“《共产党宣言》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为什么不让历史重新沸腾起来呢?”这一切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者即使在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低潮时期仍坚持与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生和发展。而到了21世纪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蔓延到世界其它国家,给世人一个重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契机。2011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民意测查显示:美国民众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明显提高,几乎和资本主义旗鼓相当;美国、欧洲,发展中国家的左翼政党纷纷举起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旗帜。


    欧州社会党、社会民主党,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重建了《社会党国际》,提出《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的纲领性文件。这些党在西欧和北欧一些国家通过议会选举取得执政党地位,进行民主社会主义的的实践,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一些改良,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并对垄断资本家实行累进税制等,改善和提高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和政治地位。使社会暂时处于稳定状况。


    20世纪末21世纪初委内瑞拉等拉丁美洲国家放弃新自由主义,提出“21世纪社会主义”的响亮目标。马克思被票选“千年最伟大思想家”之首。《21世纪资本论》受追捧,以德里达、哈贝马斯、吉登斯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也纷纷走向马克思主义。一个共识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并末终结,而是在发展。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代表从2004年第四届起参加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2005年数次来中国考察的“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主席雅克-比岱曾对北京大学的顾海良教授说:“中国不光是参加马克思主义大会,更应该自己来办”。这表明国际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寄于极大的期盼。这对北京大学主动承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是莫大的促动和启示。


    北京大学2014年下半年提出筹备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这一积极倡议得到党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过近一年的周密细致的准备于2015年10月10—11日在北京成功举办,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三、为什么首届中国《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由北京大学承办?


    中国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由北京来举办?这一问题在会议召开前,光明日报记者王斯敏、张胜访谈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组委会主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时。讲了三方面的考虑:

 

    首先,马克思主义作为全世界劳动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世界文明史上重大的思想成果之一。在其诞生以来的一百六十多年中,始终保持着蓬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是彰显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影响力的客观需要,更是马克思主义旺盛生命力的现实展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后的创新发展和成功实践已成为当代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已成为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有利于世界了解和研究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


    最后,当今的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面临着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马克思主义作出创造性回应。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世界影响,占据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制高点。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希望将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打造成汇集全球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世界级学术论坛,推动中国成为全球马克思主义研究、实践和传播中心。在会上我们还将倡议,促进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机制化、常态化和长效化,成为常设的开放性高端国际学术论坛。


    朱善璐书记还讲了北京大学主动承办中国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有它的历史和现实的因素。


    其一、北京大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传播最早的策源地和重要阵地,具有学习、研究、传播和践行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荣传统。早在1919年李大钊写了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先后开设了“唯物史观”,“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三门课,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开设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李大钊还领导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社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会址“亢幕义斋”。李大钊在北大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和组织基础。1920年4月中共北方小组的建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以及中共一大后北方区委的建立,都是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为主要成员和中坚力量的。


    其二、21世纪的历史新时期,北京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大并对北大提出了新的使命。北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与我们党的建立,奋斗的历史息息相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


    今天北京大学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建设“马克思楼”开启“马藏”编纂工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等,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北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继承前辈意志,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这是北京大学对马克思主义光荣传统的历史接续,更是北京大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响应,也是对广大世界马克思主义学者期盼的回应。


    四、中国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具有重大和深远的伟大意义


    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表现在二个方面:


    1、会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首次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表明中国马克思化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会议学者们的认同和赞扬。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理论、道路、制度的自信。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呢?它的内涵是什么?


    我们认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有二方面的含义。

    1)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用以分析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如毛泽东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有带着必须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2)另一方面要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中国社会的实际发展和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内容新形式.使中国实际和实践得出新思想、新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二个飞跃。


    a、第一次是在中国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经过延安整风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人心,被广大中共党员所接受,经过党内多年的酝酿和讨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被党的七大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经过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检验,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b、第二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体系。


    党的第三、第四代领导集体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体系做出了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军事和党建为一体的全面改革和开放。简而言之,为治国理政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实践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正确的,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不会故步自封,而必将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使之完善和成熟。


    通过这次会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到与会学者的认同、理解。不少学者还高度赞扬,认同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的动力。这样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得到提升,扩大了对世界的影响力,并促使他们进一步认同我国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自信。


    2、会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首届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经过与会学者们充分的讨论一致通过了《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学者共识决议》,简称“共识”,在“共识”中不仅指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而且根据“共识”,北京大学将在会后出版中英文《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和《世界马克思主义文库》,交流研究成果。


    会议决定下一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召开。这些决定充分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交流中心已从欧州法国巴黎转移到亚洲中国北京。这一转移是同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开始从欧美转到亚太地区是一致的,它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


    由此可见这次北大举办中国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和标志性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当然这次会议的成功举行对中国来说既是莫大的光荣,更是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它承担着对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交流、实践的引领作用。还如“共识”所指出的当今“必须面对的各种误解、非议和挑战,马克思主义者要直面人类发展的尖锐问题。高扬马克思主义固有的批判精神与变革意识,把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在对现实问题做出创造性的回应中实现重大理论突破,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高度新阶段。


    那么中国如何发挥“中心”的引领作用呢!我认为最好的引领作用,不是指手划脚地指点别人怎么做,而是首先把本国的具体问题即各种问题、矛盾和挑战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好。并提高到新的理论水平,具有新的重大突破。成功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理论观点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引领方式。


   我完全相信,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一定会较好完成《马克思主义大会》所交给中国的历史使命,用创新精神去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创建人类和平、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世

界。


    参考资料: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
    2、中国汇聚世界马克思主义最强音 王斯敏.张胜
    3、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何毅亭
    4、接续历史,增强自信,彰显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朱善璐
    5、论世界分享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顾海良
    6、《首届马克思主义者共识》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 陈先达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退休教授杨章明

                                                     2015年10月21日
0
 

上一篇在《平凡的世界》中,读懂什么?
下一篇生是见识,不是活着 ——读“励志篇”有感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