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5-12-18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在《平凡的世界》中,读懂什么?
作者:电子与信息学院 张玲兵  阅读次数:7057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田润叶,秀莲,孙玉厚,田福堂等社会各个阶层普通人民的形象,以及他们平凡而有夹杂着爱与恨,挫折与追求,痛苦和欢乐的一生。


xcntozmfzgag6vd


    我第一次阅读《平凡的世界》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上,是选取了少平到润叶家里吃饭的那一段作为课后阅读材料。在那两千字左右的描述下,我看到了少平的自尊,润叶的善良,晓霞的热情,于是我就找到了这本书,并深深的被吸引,被震撼,被感动!


    龚丹韵记者的这篇“在《平凡的世界》中,读懂什么”,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平凡的世界”里。向上、独立、自尊、真诚、逐梦,这些就是当年少平,少安带给我的震撼和鼓励。对于这个浩渺的世界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渺小、脆弱的。平凡是每个人生活的本色,是我们想要摆脱却最终无奈的承认的本质。


    我生长在大别山脚下的一个乡村,小时候我的世界是门前的小湖,夏天可以摘莲蓬,冬天可以挖藕;屋后的大山,春天可以采野花,秋天可以捡蘑菇。后来,我上学了,家里买了电视机,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不是这么一点点。我没有体会过少安上学的困窘,我的童年虽然没有游乐场,但小伙伴们都是差不多的条件,我们无忧无虑的在田野奔跑,嬉戏。初中时候,一个班20个女生住在不足20平米的房间里,我们不觉得挤;一日三餐都是咸菜配白饭,我们不觉得苦。但是,当我们一个班60个人只有不到十个人可以到县城上高中,只有20多个人可以继续上高中,其他的人都只能外出打工或者回家嫁人的时候,我才认识到生活的残酷。我能体会到少平自尊又自卑的微妙心理,因为这和我刚上县城高中时是一样的。那时候才真正意识到父母一直跟我说的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改变你的命运的道理。


    向上,是每一个农村孩子从小学习的动力,是父辈的希冀,是全家的梦想。很多城里的孩子提到农村考生高考惊人的分数时说:他们是每天花12个小时读书的书呆子而已。一个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年少轻狂,嬉笑玩闹的好时光,是什么在压抑他们躁动的心,甘愿埋没于枯涩难懂的书堆里?没有经历过的人不懂,这是向上的渴望,是经历苦难后想要浴火重生,想要挣脱束缚的渴望。

 

    独立,是从小奔跑在田野中的孩子的天性。很多山区的孩子翻山越岭几个小时才能上学,我算是很幸运,学校离家里很近,但是从初中开始,基本上学校要求每个孩子都要住校以便于管理。直到上大学,看到室友们第一次在外住宿难过的在被子里哭,我是真的不能理解,因为我太早习惯了这一切。


    自尊,真诚,逐梦,这些都是从小学会自己争取,自己努力,脚踏实地的孩子们的特质。即使物质上拥有的再少,但是在精神上,我们是一样的。一样的自尊自爱,一样的希望被认可。像少平一样,即使生活一再让他感到挫败,即使一次次的挣扎带来了许多伤痛,但是他火热赤诚的心,追求梦想的心,始终不变。这种人格的魅力,是他即使在困窘中依然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他的这种魅力得到了身边人的尊敬,得到了美丽的晓霞的青睐。少平身上,让我学到了梦想不是最终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付出了什么,克服了什么,放弃了什么。少平最终选择作为一名煤矿工人,这或许不是他最初的梦想,确实他踏踏实实想走的路,是他洒下无数汗水后的收获。他愿意呆在漆黑的矿道中,为花花世界的万家灯火,为奔腾的火车,为祖国的经济事业付出他的一生。


    平凡的人在这样一个转型的社会中所表现出的一步步走向明天的奋斗精神和向上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承与体现,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始终直指人心,激人奋斗。



                                             


荐稿人:xwf  执行编辑:xwf  2015-12-17  责任编辑:ffy 2015-12-17

0
 

上一篇做个健全的人——读《留美女博士被遣返: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有感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