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1-05-19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
建筑系里走出的歌唱家朱逢博 |
《同济故事》群星璀灿49 |
作者:陈 琳 朗读:城规学院 吴子君
阅读次数:3229
|
朱逢博在少年时代受到了极好的音乐熏陶,这为她日后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引导逢博走进音乐之乡的,是她的父母。逢博的母亲很爱唱歌。她每天领着孩子们唱赞美诗(她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至于父亲呢,他经常是家庭音乐会的发起人和“朱记合唱队”的队长。他们启蒙了小逢博身上的歌唱天分,使得她从小就爱唱歌,练就了一副好嗓子。 高中的时候,朱逢博随着父亲来到南京,转入南京师大附中,下功夫念书,门门功课优秀。这个学校的学生们上课都很认真,下课集体唱俄罗斯民歌。朱逢博不会唱,就要求父亲给她买一本《俄罗斯歌集》。“你学唱歌什么用?不必买。”几天以后,父亲半夜起来给孩子们盖被子时,看到逢博房间的电灯还亮着。推开门去,发现女儿正埋头抄写《俄罗斯歌集》。她已经抄了好几个夜晚了啊!爸爸心里感到一阵内疚。第二天他又到女儿房间里来。“不要耽误读书。”他丢下一本书,叮嘱一句,就走了。逢博打开来看,正是《俄罗斯歌集》。 高中毕业的时候,他们周密地为她挑选专业。父亲认为,像朱逢博这样想象力丰富、喜欢标新立异的姑娘,只有建筑学这个科学与艺术结合得最完美的学科, 才能发挥她的特长。所以他精心为朱逢博选择了同济大学,而逢博也不负众望, 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同济的建筑专业。 同济为朱逢博这一天分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为同济不仅学术氛围浓, 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同济大学学生合唱团一向很有特色,在学校合唱团中,朱逢博是活跃分子。朱逢博和同班同学邬人三分别演“喜儿”和“杨白劳”,他们演唱的《白毛女》就是每次学校文艺演出的保留节目。而班级或者系里联欢聚会时,也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同学们喜欢听她唱歌。 如爸爸所料,因为朱逢博有着缜密的思维能力、钻研精神,而且从小受到家里艺术熏陶,她做的设计果然非常出色。系里的优秀学生设计作品展中还保留着她当年的作品,有创意、有灵气。而在当时朱逢博也坚信自己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但是,就在她即将毕业的一年,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扭转了她生活的航向,而这一切都是从歌唱开始的。 当时的建筑本科专业是 6 年制的,在四年半的专业课学习结束后,还要去建筑工地实习。那年,她们系的同学都在闵行工地实习,年底时她被推荐参加建筑工地的联欢会。她几乎随时随地都在练唱。这样,她的名字跟着她的歌声早就飞遍了整个工地。 当时,上海歌剧院的同志们正在工地慰问演出。临时舞台是一个大工棚,被建筑工人挤得水泄不通。演出休息时,工区主任带着朱逢博和她的合唱者—一名技术员来见歌剧演员,请她们给辅导一下。那次,她们合唱四川民歌《好久没到远方来》。也许,是没有好好排练的缘故,这男女两声,你唱你的,我唱我的, 根本凑不到一块来。这样的二重唱,实难恭维。挤在一旁渴望听朱逢博歌声的建筑工人们,更是满足不了。因此,二重唱还没有唱完,一个建筑工人就叫起来:“朱逢博来一个!”许多人都跟着呼喊。朱逢博泰然自若地唱了一曲《三祝红军》, 那歌声像铜铃一样,让人久久回味。 不久,歌剧院上演新戏,给逢博送来一个请柬。没有比这更好的诱饵了,逢博喜出望外。她很早来到剧场,立即被拉到楼上一间漂亮的大房间里。那里坐着许多人,大约是团长、队长一类人物。朱逢博自然记不得那么多,她只记得一个人,那就是歌剧院院长。院长要求她唱一支歌,她马上爽快答应说:“好,我唱《北风吹》、《扎红头绳》。” “你唱什么调?”弹琴的问她。 “随便!我什么调都会唱。”一句外行话,引起哄堂大笑。她这才发现,原来玻璃门外也挤满了人群,他们都是歌剧院的演员们,个个笑得前俯后仰。 逢博也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笑的,她拉开嗓子就唱起来。虽说是模仿王昆的唱法,但有她的味道,唱得那么甜美、真挚,专家们不住点头微笑。最后,院长问她:“上歌剧院来吧,好吗?”“看戏,当然好,演戏,我可不想。”想起母亲听到她要报考音乐学院就发怒的样子,她还有点心有余悸呢。 她以为这不过讲讲而已,哪里知道歌剧院是把发现新人当作重要事情来办的。不久同济大学接到正式调令。一想到离开自己心爱的专业,一想到父母的反对, 她心烦意乱。都为工程技术专家的父母原来希望儿女像他们一样,反对她把歌唱作为专业。她急急忙忙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但没等接到回信,她已经跨进歌剧院大门了。 朱逢博半途出家,既没有学过声乐学,又没有学过表演艺术,更没有学过舞蹈,要走上专业歌唱演员的道路,有很长的路要走。她刻苦学习,苦练基本功, 又有一股钻劲,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 就这样,朱逢博逐渐成长为我国歌坛上富有才华的女高音歌唱家。苏丹观众称赞朱逢博的演唱是“阿拉伯夜鹰”的再现,加拿大演出局总经理克里普顿也曾评价她“可以和世界上的最好的女高音媲美”。 歌,对朱逢博来说是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在处理时,她仔细地解剖、研究,研究它的基础、结构、布局、造型—哪一句歌词是大梁,应该着重刻画, 哪些是装饰,只需轻轻带过或含而不发。 她说:“建筑艺术给了我五年基础,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歌唱艺术探索的。”多年来,她始终忘不了她那失去的专业—建筑学。建筑工地上没有她发挥才能的机会,她把音乐的金桥建筑在人们的心灵之上。 朱逢博离开同济30年后,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老师与校领导开会通过决定,补发给朱逢博同济大学毕业证书。拿到证书的朱逢博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对培育她的母校和老师充满感激之情。她专程到同济大礼堂为母校的师生演唱,一首首优美的歌曲,满怀着她的感动与情谊,装载着她的回忆与思绪。 荐稿人:ffy 2021-05-12 执行编辑:lry 2021-05-13 责任编辑:lxl 2021-05-27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