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1-05-20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百年同济的上海地缘
《同济故事》百年履痕11
作者:林章豪 朗读:环境学院  阅读次数:8218


工科宿舍(1924).jpg

工科宿舍(1924)


  同济大学建校近百年,其间多次迁徙历尽沧桑,自1945年抗战胜利后开始稳定下来,在杨浦区落户整整六十年。而前四十年的颠沛流离生活,说来就话 长了。

  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创立德文医学堂,初期在白克路(今凤阳路)同济医院(后为纪念宝隆而改名为宝隆医院)对面租赁西式三层楼房三幢作校舍。次年,学生增加,便于法华路即后来的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南、宝隆路即后来的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西购得土地十二亩,建成第一和第二宿舍。1912年建立工科, 改名为“同济医工学堂”,先后在两年里分别购得土地十九亩、十六点五亩,全校基地达四十七点五亩。建有教室、办公楼、藏书楼、病理学与卫生学实验室、X 光室,以及第三、第四宿舍。这是同济创立初期第一个建设高峰。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协约国成员的法国向中国政府要求改订上海租界条约,其中涉及将同济校址划入法租界的内容。在1917年317日,法领事借口同济医工学堂是同盟国德国的产业,为防止德人利用学校制造武器,法捕房总巡带兵,荷枪实弹,包围同济,强行宣布解散学校。师生虽呼号抗议,无奈弱国无外交,被迫离开了初具规模的校园。学校经历了第一次“七零八落”,医预科七十人在宝隆医院附近租房,四百零八人迁吴淞中国公学,七十余人迁往吴淞海军学校临时过渡。

  同时,美国宣布对德断绝外交关系,又要求中国采取一致行动,中国只好被迫放弃中立立场,宣告与德国绝交。这样一来学校的德籍校董(企业代表)就退出了校董会,使同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好在同济的办学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北京政府议定“应为维持”,在中德邦交中断时由华董接办学校, 校名改为同济医工专门学校,每年所缺经费由财政部和江苏省共同分担。

  教育部于1919年拨款在吴淞(今同济路上钢五厂附近)先后两次购地共计一百九十八亩,先建工科和机师科校舍,让学生从中国公学搬出。1922年工科校舍基本成型,1923 年建医科校舍,1924 年吴淞校舍基本建成。经学校申请, 教育部先后两次派员视察学校后,先后通过评估。于1924年5月20日下达训令, 应准改为同济大学。当时的同济校园有大礼堂、办公楼、工科教室、医科教室、解剖学馆、生理学馆、实习车间、教授宿舍和学生宿舍均一应俱全,还建造了喷水池、大草坪,可谓环境幽美,景色宜人。这样的建设规模,在当时的大学中是凤毛麟角的。在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1927年8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把学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除了医、工两学院外,学校还于 1930 年正式筹建理学院,这是同济大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同济大学深受祸害。1932年1月28日,日寇海军陆战队为预谋进占北站、江湾、吴淞等地而挑起事端。驻沪的十九路军,在上海各界人民的推动下奋起抗战。日机狂轰滥炸,同济大学的大礼堂、实验馆被毁,损失严重。1937年7月7日,日寇制造了卢沟桥事件, 侵占平津。接着又在上海制造“八一三”事件,对吴淞进行狂轰滥炸,同济大学的所有建筑物遭到毁灭性破坏,只好迁至市区地丰路(今乌鲁木齐路)。这笔血债是“同济人”和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随着战事加剧,同济大学开始艰难的迁校历程。在这艰苦的环境中,全校师生自强不息、同舟共济,学校事业仍得以继续发展,有多位毕业生后来成为两院院士。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同济大学师生于1946年开始分水陆两路复员,物资开始起运,陆续返回上海。因吴淞的校舍已毁于兵燹不堪应用。学校只好派人四处交涉,才逐步有了些着落。当时,工学院落脚其美路(现四平路)的原日本中学,学校办公室和医学院落脚善钟路 10010今常熟路,附属医院就是白克路上的中美医院(原宝隆医院,现凤阳路) 和同孚路82即原德国医院,现石门一路),理学院在平昌街日本第七国民学校内(现国顺路即原第二教育学院所在,院系调整后归华东师大,现为上海开放大学),文法学院落脚在四川北路(原西童学校,现复兴初级中学内),新生院落脚在江湾新市区的市图书馆现黑山路,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在江湾新市区魏德迈路370(现邯郸路),附属中学在市博物馆(现长海医院飞机楼内)。同济大学成为斜跨上海市区,分散十多处的大学校。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5日人民政府接管同济大学。共和国建立初期,政府逐步对高校进行布局调整,同济大学文法、植物动物、理化等学科并入复旦和华师大、华东化工学院等高校。1950 年 2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迁武汉。1955 年 6 月,国务院决定将同济大学测量系迁武汉,成立武汉测绘学院。附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也迁南京,建成南京机械专科学校及南京建工学校。同时华东地区所有学校的土木、建筑学科精英大都集中到同济大学,从此以工学院所在的四平路校区为基础开始了新的发展。先是在 50 年代末期开始向多科性大学转变,后又在 70 年代末恢复对德联系。在全国深化高教体制改革和高等学校布局调整中,1996 年有上海市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并入,2000 年有上海铁道大学并入,2003年又有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并入,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并被列为国家“211工程”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现在,同济大学又在嘉定区黄渡镇建设一个新校区,向着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迈进。




荐稿人:ffy 2021-05-20 执行编辑:lry 2021-05-21 责任编辑:lxl 2021-05-21

0
 

上一篇校庆日的由来
下一篇院系调整记述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